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谈古论今
智控疫情 实现“双零”
加入时间:2020-07-16  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

智控疫情 实现“双零”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市场突然暴发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北京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最严格的落实,争分夺秒阻断疫情传播。如今,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新冠病毒具有长期性、隐匿性、季节性等特点,首都是高校聚集地,对于疫情防控,既要科学、精准、创新,防止次生健康损害,又要抓住防控中育人的机遇。
  
  此次疫情中,北京中医药大学援鄂一线、专家二线、校园防控三线协同发力,实现了“双零”,即零感染和零漏诊。这一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北京中医药大学经过研究,制定出疫情防控智慧方案。具体来讲就是辨证防控管理有“三因”,即因地制宜,将校园防控与北京市的防控形势紧密结合;因时而宜,春夏有别。开放要具有科学性、可控性,封闭要具有人文性、灵活性;因人而宜,每一名师生都是移动的健康码,联动追溯,校园内外联动。突出重点在“三定”,即定时,预约错峰;定地,紧盯重点,例如教室、食堂、浴室、图书馆、宿舍、实验室、电梯等人口密集的场合,食堂实行“一窗制”套餐盒饭供餐模式,提倡打包带走单独用餐,一人一桌同向就餐,开设线上订餐、线下取送餐服务;定底线,非室内非聚集。另外,学校发挥自身优势,设计出疫情防控的中医药特色方案。
  
  自周朝至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50余次大型疫病。中华民族屡经天灾和疫病,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次北京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及时、全程、深度介入,所有病例在入院第一时间,即进行中医诊疗,确定中西医协同的治疗方案,且实现一人一方,效果显著。
  
  中医遵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健康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疾病观,以及扶正祛邪、固本培元、避其邪气的防治观。中医药治疗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参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的全过程,是一整套防治系统。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建议将这些成功的防控经验进一步推广,纳入疫情防控长效机制中,以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作用。
  
  此外,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通过此次的成功,应进一步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文化、文明是相连的,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那么,我们要以这次疫情为契机,将这把“钥匙”擦得更亮,在全社会普及中医药特色的健康医学教育,让人人健康有责变为人人健康!
  
  (本报记者田雅婷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0年07月16日07版)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台湾肠病毒进入流行期 单周逾1.1万人次就诊
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24年第14周第799期
安徽:2024年3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中疾控:3月全国新增新冠重症病例588例
3月 中国内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2024年3月份陕西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科技攻疫  
3D打印药膜能“剿灭”癌细胞
抗体疗法让免疫系统年轻化
人体如何抑制特定病毒传播?
新技术助力实现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
科学家用人工智能设计全新抗体
我专家揭示猴痘病毒复制工作机制
 
专家论疫  
专家:手足口病高发期应做好预防
应对致病微生物挑战,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忽视
张文宏最新解读,有人咳得停不下来
预防百日咳 接种疫苗最有效
对百日咳“大龄化”趋势要有正确认识
权威专家支招防治“百日咳”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