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论疫
应对致病微生物挑战,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忽视
加入时间:2024-04-25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陈斯斯
 

张文宏:应对致病微生物挑战,

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

  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全球的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重大挑战。当下,诸如登革热、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如何面对这些感染性疾病带来的挑战?又该如何构建一套完备的传染病临床诊治体系?
  
  2024年4月19-25日,第二届东方国际感染病学术周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合作论坛在上海召开。临床、科研、流行病学等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国际和国内感染病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探索感染学科新发展格局。
  
  作为此次大会主席,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感染性疾病的挑战,并未随着新冠疫情转段进入地方性流行而减弱,当前,中国的传染病救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会中,首次出版《2024感染性疾病前沿进展与展望》报告,这一报告集合感染科、流行病学等领域专家的智慧,就近期全球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前沿进展进行盘点以及提出应对措施。
  
  登革热的分布正扩大到温带地区
  
  就热带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指出,当前在全球范围内,疟疾、登革热、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对中国民众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周晓农举例说,登革热作为一种快速蔓延的病毒性疾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它不仅仅在传统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化,登革热的分布正在扩大到广泛的温带地区,疫苗的研发显得很紧迫。
  
  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报告了420万例登革热病例,2023年全球报告了500万例,接近历史峰值,其中,5000多例是与登革热相关的死亡病例。
  
  此外,猴痘这种源于动物的疾病近年来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因为它在非洲之外的地区出现了传播事件,猴痘的出现提醒人们,动物和人类健康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需要一种“全健康”的方法来应对跨物种传播的疾病。而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主要影响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病毒,尽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热带病”,但它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疾病负担,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国家,凸显了对预防和治疗措施的迫切需求。
  
  而对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周晓农提到,这是一种可造成人体发热并导致死亡的病毒,是一种全新的布尼亚病毒科病毒,近年来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人体感染后致死率较高,并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的趋势,提醒我们对新发传染病保持警惕,并要加强疾病监测和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升高,是确定性风险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张文宏同时表示,热带病因新冠全球大流行的警示,如今不断受到重视,登革热、新布尼亚病毒等仍处于活跃的地方性流行,青蒿素耐药的恶性疟原虫在非洲被频繁发现,包括耳念珠菌在内的新发真菌病的挑战被列入了最高优先级。
  
  在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首份威胁健康的“重点真菌病原体”清单中,耳念珠菌就被列入了最高优先级。此次会议中,有专家表示,尽管中国耳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仍明显低于美国、南非和印度等国家,但呈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22年,2023年中国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数增长了450%,达到了182例。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但中国耳念珠菌病例数可能被严重低估,其中西部地区感染的病例数少也可能与当地检测和鉴定水平不高有关。
  
  多名专家在会议中指出,耳念珠菌检测困难,大部分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治疗困难,也可引起院内感染暴发,形势严峻,当前提升临床机构对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定能力尤为重要。
  
  张文宏进一步表示,虽然新冠疫情已经转段进入地方性流行,但感染性疾病的挑战仍然存在。当前,中国的传染病救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在他看来,新冠疫情大流行后,全球加强了对于X病原体的大流行病预警、新发传染病的精准诊断,以及疫苗与药物等大流行准备情况。
  
  远期而言,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升高带来的挑战将是确定性风险。未来,对于系列新抗生素的临床引入和合理应用以及管理,将是与抗菌药物耐药性斗争中重要的科学内容。

  建立覆盖全国的流行病监控与应对体系
  
  “随着新冠疫情从大流行转段进入了地方性流行,我们与微生物界的斗争,似乎再次进入了静默期。但是,要应对仍在虎视眈眈的致病微生物挑战,感染病学科的发展不允许再被忽视而进入静默阶段。”张文宏特别强调了感染病学科的重要性,他认为,“感染病学科是应对微生物界向人类挑战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应对大流行与传染病常态化流行以及各类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负责学科,在大流行后反而因为看到未来的挑战而更具紧迫感。”
  
  张文宏同时表示,当前,全球疫情防控体系需要从局部修补专项系统性变革,整合医学、公共卫生、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的力量,只有通过全国以及国际协同,并进行系统性的变革与能力提升,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从而避免全球新的疾病大流行的发生。
  
  此外,张文宏也看到,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于感染性疾病控制带来的利好,“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未来都将广泛应用于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中,提高救治效率和准确性。”
  
  目前,张文宏所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成立以来,已经建立了应对感染性疾病大流行的临床流行病监控与应对体系,并已构建覆盖全国7大行政区域内的100多家医疗机构的感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网络平台。
  
  而基于超大型城市上海建立的一套传染病临床诊治体系(简称上海IDC网络体系)也正在不断建设之中。“这一体系将明确不同级别的诊治中心的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细化各诊疗中心的职责和任务,制定高效协作的方案,形成分级转诊、协同救治、人才培养等全领域的流程化、一体化的运作体系。”张文宏说。
  
  此外,上海IDC网络体系也将打造多学科协同的多级会诊机制,建成覆盖感染科、重症科、呼吸科、儿科、中医等多学科的上海市传染病救治专家库。同时,还构建了应急协作网络,制定各专科医疗机构的紧急联络机制方案,建立“平战结合”的临床研究平台,在常态化开展针对感染病重要科学问题临床研究的同时,具备对新发重大传染病迅速启动实施多中心、高质量创新药物和疫苗验证临床研究的快速响应能力,未来几年内将进一步拓展这一平台的网络覆盖度、完善机制。
  
  此外,张文宏也表示,上海IDC网络体系将会组建一支完备的传染病救治队伍,整体队伍具备年龄梯队合理、战备力量与预备力量结合、能处置多学科复杂问题、可区域内独立运作、也可全市协同作战的特点。同时,各诊治中心内均组建了固定的多学科协同救治专家组、应急专家库及应急救治队伍,可以实现各个区域内有一支处置区域内疫情的专家队伍和实战队伍,能够在重大疫情时作出迅速反应。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台湾肠病毒进入流行期 单周逾1.1万人次就诊
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24年第14周第799期
安徽:2024年3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中疾控:3月全国新增新冠重症病例588例
3月 中国内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2024年3月份陕西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科技攻疫  
3D打印药膜能“剿灭”癌细胞
抗体疗法让免疫系统年轻化
人体如何抑制特定病毒传播?
新技术助力实现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
科学家用人工智能设计全新抗体
我专家揭示猴痘病毒复制工作机制
 
专家论疫  
应对致病微生物挑战,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忽视
张文宏最新解读,有人咳得停不下来
预防百日咳 接种疫苗最有效
对百日咳“大龄化”趋势要有正确认识
权威专家支招防治“百日咳”
专家谈“X疾病”:不必恐慌 保持警醒 积极应对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