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面向未来
疫情防控常态化 高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新任务
加入时间:2020-08-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郦金梁
 

  新学期即将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却仍在肆虐,一些国家疫情未见拐点,学生流动严重受阻。在这个“后疫情时代”,高校间的国际交流合作应架起桥梁,既做好“留学中国”的品牌,也承担起文明交流互鉴的责任。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至此,国际交流合作被正式确定为高校职能,这个职能定位不仅回归了大学本源,而且回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
  
  “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实践证明,大学自诞生之初就具有国际交流合作的功能并且受到大学制度的保护。大学组织具有跨越地理和社会界限的属性,并在大学组织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发展和深化。一方面,知识的产生和传播是跨越国家边界的,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是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外在动力。
  
  1、国际化是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9月13日向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学典礼致贺辞时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促进各国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当前,世界高等教育进入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在经历800余年漫长历史和社会演变后,高等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制度不断健全,目标和定位与时俱进,国际化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追求的共同目标和重要特征。我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许多国家也实施相似战略计划推动本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4年制定了“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旨在提升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国际化程度。1999年6月19日,欧洲29国教育部长聚首博洛尼亚大学,发布《博洛尼亚宣言》,确定了在欧洲高等教育区和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发展以提高欧洲大学竞争力的重要目标。
  
  2、国际合作是现代科学演进中最为显著的趋势之一
  
  中国高校需要借鉴世界优秀大学的有益经验,解决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对标世界,国际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2016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中强调,清华大学要“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面对世界高等教育格局调整的机遇,清华大学制定并实施全球战略,确立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的目标定位,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走内涵发展、特色建设的道路,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实施全球战略以来,清华大学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州设立全球创新学院、在意大利米兰市设立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省设立东南亚中心、在智利圣地亚哥市设立拉美中心,为长远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的竞争与合作。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推进国际科研合作,拓展国际化教学创新模式,全面提升了教学科研能力和全球影响力。学校发起创立亚洲大学联盟,致力于形成高等教育的亚洲共识,整体提升亚洲区域高等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亚洲大学在全球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学校发起创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联合世界一流大学,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共同挑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政策制订和公众意识动员方面作出贡献。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清华大学深化国家交流与合作,同海外合作机构积极互动,积极分享抗击疫情的经验,深入研讨亚洲和全球高校面临的教育模式转型,受到各界广泛赞誉。“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从实践来看,清华大学全球战略抓住了历史机遇窗口,在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变局中的历史加速器”。习近平总书记6月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表示,“疫情冲击下的世界正在深刻变化,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国际形势越是复杂严峻,我们越要保持定力,积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国际关系发展的内在逻辑,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以高超的工作艺术做好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战略,是推动双边和多边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走国内、国际两个群众路线,通过依托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民间外交和沟通渠道,开展面向不同国际人群的差异化、多元化沟通传播,积极打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形势下,高校应把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总体外交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在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和深化外交布局方面发挥重要的民间纽带作用。
  
  3、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怎么做
  
  疫情防控工作步入“与疫同行”常态化阶段,高校在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中要坚持四项原则。第一、要坚持同理心。全球共同抗击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共克时艰,使我们深刻体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担当与文化使命,也使我们深刻体会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理心是建立好和维护好国际交往的人文基础,我们要保有“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情怀。第二、要坚持共赢理念。没有长期互惠共赢为前提的交流都是不可持续的。要与国际社会建立长期有机联系与合作,互助互信、协同进步、共创未来。第三、要坚持全方位交流。高校要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要面向国际社会开展多维度交流。要发挥大学作为人类文明灯塔的功能,将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传播到世界。第四、要坚持服务于内涵发展,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国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要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国家的能力,奋力走好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坚定步伐。
  
  高校在后疫情时代要着重开展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第一、加强人员交流。要坚持派遣留学生赴海外长期留学,拓展各类短期交流形式;要坚持接收优秀国际学生来中国学习,做好“留学中国”品牌。青年学生跨国学习,成为文化的跨境承载者和传承者,承担人文使者的角色。第二、加强国际研究与全球开放创新合作。中国高校需要提升研究的层次,进一步把研究全球性问题纳入工作范畴。科研合作本身属于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是提升研究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唯一路径。中国高校的卓越科研能力是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全球形象和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第三、加大聘用优秀外籍教职员工的力度。中国优秀高校需要吸引具备卓越学术能力、管理才能的多元文化人才加入教职工队伍,结合中国实际,吸收和消化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实现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韩非子·说林上》的话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中国高校应当勇担国家使命,树立全球视野,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搭建深化人文交流、促进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以科教融合和文教融合并举的方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作者: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青海两地发生野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截至5月9日,广州今年报告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
4月中国内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台湾肠病毒进入流行期 单周逾1.1万人次就诊
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24年第14周第799期
安徽:2024年3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科技攻疫  
主动疫苗“瞄准”未知冠状病毒
3D打印药膜能“剿灭”癌细胞
抗体疗法让免疫系统年轻化
人体如何抑制特定病毒传播?
新技术助力实现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
科学家用人工智能设计全新抗体
 
专家论疫  
专家:哮喘疾病总体控制率不佳多源自民众认知不足
专家:手足口病高发期应做好预防
应对致病微生物挑战,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忽视
张文宏最新解读,有人咳得停不下来
预防百日咳 接种疫苗最有效
对百日咳“大龄化”趋势要有正确认识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