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宅家御疫 > 居家有为
居家科研 前辈支招
加入时间:2020-03-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茜
 
  疫情居家期间,科研人员远离了他们真正的实验室,没想到春节前与小白鼠和各类仪器一别,竟到樱花开了还未相见。但科研不可荒废,于是醉心科研的学术前辈们纷纷出手,总结起“居家科研方法论”,在线给科研“萌新”们支招。
  
  纵观各路高人给出的攻略,不难得出一个通俗的结论:去不了实验室,就先把实验室以外能做的事都做好。具体而言,攻略主要包括知识储备、整理表达、个人管理三部分内容。
  
  在知识储备方面,阅读文献是重中之重。科研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因此从昔日文献中汲取力量是科研人的必修课。但在正常的科研工作中,忙碌的实验生活往往会把文献阅读逼进角落,只能利用零碎时间完成。所以一些前辈认为,疫情之下的这段“学术独处”期,可以用来潜心研究文献。读什么、怎么读,他们也有具体解释。
  
  自2月中下旬开始,中国科学院大学就陆续在公众号上发布居家科研相关的指导建议。物理学家张肇西院士提出,在这段“加长版假期”中,建议高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结合自身背景“选择一些近代科学重大发现的原始文献阅读”。张肇西认为,原始文献无法取代的优势在于,同学们可以“从中学习科学大师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他们如何选择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至于文献该怎么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司鹏搏在居家科研攻略中做了详细介绍。阅读文献时,第一重要的是标题,标题中的关键词“要深深刻在脑海中以备在后面的阅读中被随时唤醒”;第二重要的是摘要,精读摘要可以知晓一篇文献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第三重要的是简介,“简介是摘要的扩展版”;然后可以再仔细阅读论文结论部分。“这些部分都看懂了,阅读论文的大部分目标就实现了”,当然如果对研究方法等有具体需求,可以再深入阅读具体的章节。
  
  尽管科研的最核心支撑是原创的实验成果,但文献阅读永不嫌多。司鹏搏幽默地说,如果科研已经到了不去实验室无法进行的阶段,“那么恭喜你,可以跳到上一步,读更多的论文、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问题”。
  
  除了知识摄取,还有一些重要工作是可以在实验室之外完成的,比如资料的整理与表达。对于已经取得数据,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思路、讲出科研“故事”的人来说,这段“闭关”也未尝不是一个“潜心修炼”的机会。
  
  尽管不能见面,但导师依旧在线,大家可以与同学、老师在线讨论。在进行较为充分的讨论之后,考验逻辑的时刻就到了。那就是写论文。司鹏搏简要地介绍,“从事实抵达结论,要有清晰的路径,要明确关键问题、难点、主要贡献是什么,如何从已有的事实和别人的结论一步步得到你的结论”。具体到文献管理、数据处理、论文写作的现代化工具,一些学术交流平台和高校公众号已总结了不少“神器”。
  
  但疫情期间只知道在家里做哪些与科研相关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科研“萌新”们显然还需要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毕竟网线另一端不仅有数据库和导师,还有电视剧、电影、游戏、直播、购物平台……
  
  谈到自我管理,“目标导向”是几位学术前辈给年轻人的共同建议。目标分长期和短期两种情况考虑。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罗冰显研究员提到,当前阶段必须明确目标,做好初步的发展规划,思考未来是准备继续做科研还是准备进入行业找工作,并与导师充分沟通。
  
  同时,司鹏搏建议现阶段正在居家搞科研的同学制定短期“小目标”,“细化到每周、每天甚至每3-4个小时的目标”,“完成了要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加个鸡腿”。当然,规定作息时间、保证工作效率、打造一个能提供仪式感的学习空间,也是助力达成目标的有效技巧。
  
  事实上,不但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们面临着居家科研的问题,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各个国家的科研实验室工作和学术交流会议都受到严重影响,一些顶级的学术期刊甚至开始探讨此轮疫情可能给科研领域带来的损失。但无论如何,科研仍需要继续下去。
  
  中国青年报(2020年03月24日12版)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截至5月9日,广州今年报告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
4月中国内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台湾肠病毒进入流行期 单周逾1.1万人次就诊
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24年第14周第799期
安徽:2024年3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中疾控:3月全国新增新冠重症病例588例
 
科技攻疫  
主动疫苗“瞄准”未知冠状病毒
3D打印药膜能“剿灭”癌细胞
抗体疗法让免疫系统年轻化
人体如何抑制特定病毒传播?
新技术助力实现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
科学家用人工智能设计全新抗体
 
专家论疫  
专家:哮喘疾病总体控制率不佳多源自民众认知不足
专家:手足口病高发期应做好预防
应对致病微生物挑战,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忽视
张文宏最新解读,有人咳得停不下来
预防百日咳 接种疫苗最有效
对百日咳“大龄化”趋势要有正确认识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