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战疫
新冠疫情回升?武汉疾控提醒
加入时间:2024-08-18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4年7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新冠疫情自6月底开始回升。
  
  当前,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为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与JN.1变异株相比,XDV变异株的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未发生明显改变。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多渠道监测显示,武汉市自7月初哨点监测新冠阳性率和报告病例数逐渐上升,发生自新冠乙类乙管以来的第四波疫情,疫情规模未造成医疗机构接诊压力,目前已有见顶迹象,预计进一步大幅上升可能性较小。武汉市本地主要流行株为JN.1系列变异株与XDV.1变异株共同流行,XDV.1变异株占比逐渐上升,与国内主要城市流行趋势相似。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武汉疾控专家提醒,本轮流行的病毒感染后的大部分症状与之前的新冠病毒毒株相同,毒性和致死率并无明显变化,不必过于焦虑和恐慌,做好科学有效防护即可。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高龄老人,是感染及进展为重症的高风险人群,仍应保持警惕,注意预防感染。
  
  如何做好个人预防?
  
  1、注重个人防护:倡导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加强室内场所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减少感染机会。
  
  2、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嗅觉和味觉减退等症状,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应佩戴好口罩,及早就医。尤其是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和老年人,及时就医能够减少重症发生。
  
  3、自我健康管理: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不要听信偏方和食疗可以治疗新冠的说法。
  
  4、家中常备防护用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备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以及体温计、纸巾、带盖垃圾桶等物资。衣物、床单、毛巾等用品应与他人分开存放、分开洗涤。单独使用餐具。
  
  5、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的防控:强化常态化防控措施,开展健康监测、改善通风条件、定期消毒、配备防护物资;高龄(70岁及以上)老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若抗原检测阳性,建议及时就医治疗,防止重症发生;及时报告和处置聚集性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提高重视,但不必恐慌
  
  转发提醒!
  
  来源:武汉疾控、湖北日报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佛山顺德通报一起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
2025年第27周第864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2025年6月安徽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25年6月份内蒙古自治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
2025年6月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
2025年第26周第863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科技攻疫  
“一喷一吸”就能治疗肺纤维化?
中国团队发现EB病毒通用“钥匙”感染机制
细胞新图谱揭示关键DNA对癌症进化的作用
全球首个抗甲型流感PB2新药上市
一种对付新冠的口服药可治愈埃博拉
甲流病毒是如何逃避免疫系统“追捕”的
 
专家论疫  
专家:夏季出行谨防病毒
孩子是“过敏性体质”,还能接种疫苗吗?
钟南山:对待当前新冠疫情要像流感一样 不要慌
钟南山预测:新冠疫情6月份以后会下降
专家:部分患者本轮新冠感染后,痰多且久咳不愈
规范诊疗之下,红斑狼疮病情可控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