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论疫
专家介绍防范新冠病毒感染措施
加入时间:2024-01-1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佳星
 
 寒假和春节假期人群流动或带来传播风险

专家介绍防范新冠病毒感染措施

  1月14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国新冠疫情当前处于较低水平,哨点医院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保持在1%以下。受JN.1变异株持续输入、国内流感活动逐渐降低和人群免疫水平下降等多因素影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可能在本月出现回升。

  面对可能回升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如何有效应对?多位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采取应对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措施,应对当前的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对于重点人群,要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出现风险早识别早干预。

  预防感染有“三宝”,口罩疫苗睡眠早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王大燕认为,降低感染风险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包括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等。王大燕还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包括尽可能减少外出,尤其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如果一定要去,须佩戴口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告诉记者,此外,打疫苗能够帮助身体形成对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病原体的抗体。对于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还建议接种肺炎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以预防肺炎的发生。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强调了睡眠的重要性。他表示,睡好觉、睡踏实觉可养护正气,预防病毒感染。

  重点人群多注意,提高警惕早诊治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此前表示,春运期间,新冠疫情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可能会上升,救治能力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医疗服务系统将面临一定压力。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提前做好准备。

  “流感、新冠等病原体的感染会使基础病加重。因此,重点人群、脆弱人群是重症的高风险人群,需要特别关注。”王贵强表示,由于不同病原体可以同时或交替感染,短时间内重复感染可能使病情“雪上加霜”。他建议,有感染症状不要在家拖着不治,特别是重点人群,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治疗病毒感染的同时,也能兼顾原有基础病的治疗。

  寒假和春节假期临近,针对人群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可能带来的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国家卫生健康委已部署做好监测预警,加强重点场所管理和重点环节防控。据介绍,医院层面已加强发热门诊、感染、呼吸相关学科的医疗资源配比;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对呼吸道疾病的诊疗能力,加强院感防控,及时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咨询、转诊指导等服务,并为民众接种疫苗提供便利。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2025年6月安徽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25年6月份内蒙古自治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
2025年6月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
2025年第26周第863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2025年6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第25周第862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科技攻疫  
“一喷一吸”就能治疗肺纤维化?
中国团队发现EB病毒通用“钥匙”感染机制
细胞新图谱揭示关键DNA对癌症进化的作用
全球首个抗甲型流感PB2新药上市
一种对付新冠的口服药可治愈埃博拉
甲流病毒是如何逃避免疫系统“追捕”的
 
专家论疫  
专家:夏季出行谨防病毒
孩子是“过敏性体质”,还能接种疫苗吗?
钟南山:对待当前新冠疫情要像流感一样 不要慌
钟南山预测:新冠疫情6月份以后会下降
专家:部分患者本轮新冠感染后,痰多且久咳不愈
规范诊疗之下,红斑狼疮病情可控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