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疫 > 聚焦
2024年6月健康提示
加入时间:2024-07-06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根据我国2024年6月可能面临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结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
  
  [重点提示]
  
  2024年6月,需关注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百日咳等,以及食物中毒的风险。此外,赴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旅行,还应特别关注登革热的风险。
  
  [相关风险的特征及具体预防措施]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CVA4~7、9、10、16)和B组1~3、5型(CVB1~3、5),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既往以EV-A71和CVA16为主,目前CVA6已成为继CVA16、EV-A71之后的又一个主要常见毒株,感染CVA6与感染CVA16、EV-A71等毒株引起的手足口病皮疹表现不同,皮损累及范围较大。
  
  主要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患者。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2)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法正确洗手,可用清水、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至少洗20秒。
  
  (3)减少聚集。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环境通风。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清洁消毒。接触频繁的场所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使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使用时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6)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但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随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多数年轻患者预后良好,高龄、免疫力低下、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易于转为重症甚至死亡,应及时就医。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传播途径包括蜱叮咬传播和接触传播。蜱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传播媒介,蜱叮咬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次,无有效防护下,接触患者及病死患者尸体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可导致感染发病。流行区猫、狗等宠物及羊、牛等家养动物是蜱的重要寄主,密切接触可增加感染的风险。
  
  主要预防措施:
  
  (1)减少暴露。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值得注意的是常温水清洗衣物并不能杀死蜱,可通过烘干或高温水清洗去除附着的蜱。
  
  (2)户外活动前防护。蜱活跃季节,进行园艺、采茶、放牧等农业林业牧业活动前,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氯菊酯可用于处理靴子、衣物和露营装备,并通过多次喷洒以保持保护性,或可使用氯菊酯已处理过的衣服和装备。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包括避蚊胺、异丙啶、柠檬桉树油(OLE)、对薄荷二醇(PMD)或2-十一烷酮等,遵循产品说明使用,一般不推荐在3岁以下婴幼儿身上使用含有OLE或PMD的产品。
  
  (3)进入室内前后检查蜱。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上进入室内,进入室内前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发现蜱应及时清除。进入室内前后应对体表蜱常附着的部位进行检查,主要包括手臂下方、耳朵内侧和周围、毛发之内或周边、肚脐内侧、膝盖后侧、腰部、腿根部等。进入室内两小时内淋浴可降低蜱传疾病风险。
  
  (4)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应尽快将蜱取出,但不可用手直接碾碎或拔取,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或拽伤皮肤,宜用尖头镊子等工具贴近皮肤夹住蜱口腔部,垂直拔取,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或虫咬伤口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5)疑似病例,应及时就医,尽早诊断,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住院治疗。具有咯血、呕血等出血表现者应隔离治疗。
  
  (6)医护人员、患者的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医务及陪护人员在接触急性期的患者、重症患者及病死患者的血液、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应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如佩戴防护帽、一次性医用口罩、乳胶手套、隔离衣及鞋套,必要时加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避免死亡患者亲属及参加丧葬活动人员在无防护状态下与尸体接触;若不慎在无有效防护的情况下接触,应及时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前不要接触粘膜部位(如摸嘴唇、揉眼睛、挖鼻子等),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7)做好环境整治和家养动物管理,防止人群密集区及生活居住区环境中蜱虫孳生,降低蜱虫密度。
  
  3.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病程较长,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更加易感。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鲍特菌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预防措施:
  
  (1)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要求,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2)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是预防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特别是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3)及时就诊。公众特别是婴幼儿出现持续性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诊,通过及时规范治疗,降低疫情传播及重症的风险。
  
  4.食物中毒
  
  随着气温升高,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食物中毒的风险也相应增加。我国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蘑菇、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3)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4)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及野生植物,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不在流动摊点购买野生蘑菇。
  
  5.登革热
  
  登革热是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常见的传染病。截至2024年4月底,全球共报告了760多万例病例、16000例重型病例和3000多例死亡病例。过去五年全球报告的登革热病例大幅增加,以美洲区域最为明显。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登革热总体上为高风险。旅行者前往东南亚、非洲、加勒比海地区、中美洲和南美洲、太平洋岛国以及澳大利亚旅行时均有感染登革热的风险。我国登革热疫情以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为主要特征,有媒介伊蚊分布地区在夏季有可能续发本地传播。
  
  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潜伏期为3-15天。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恶心、呕吐、皮疹、轻度出血。重症病例会出现出血、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主要预防措施:
  
  (1)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和长裤。
  
  (2)在皮肤上和衣物上喷洒有效的驱蚊剂。
  
  (3)安装纱门、纱窗。旅游时尽量住宿于有空调或纱窗的酒店。如果住宿的地方没有空调或纱窗,最好使用蚊香或灭蚊气雾剂,并使用蚊帐。
  
  (4)如果在登革热流行区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登革热可能。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旅居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家人,请配合当地卫生部门,住院隔离治疗。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注意!深圳这14个社区有登革热传播风险
8月 中国内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中秋烤肉旺季将至,岛内暴发腹泻疫情
广东省公布7月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山西省发布7月全省报告法定传染病疫情
安徽省公布7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科技攻疫  
我国科学家在肺纤维化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科学家揭示新冠病毒进化方向,下步研究重点在预防
破解疟疾传播路径之谜
高科技绷带可抵御感染
科学家破解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及其衍生物作用机理
我科学家找到流感病毒入侵细胞关键受体
 
专家论疫  
感染呼吸道疾病恢复后反复咳嗽怎么办?
这波疫情冲年轻人来了 :没有病毒喜欢“打硬仗”
传染病专家:中国对猴痘疫情需保持警惕
疾控专家:灭蚊最重要的是翻盆倒罐 无积水就无蚊
新冠防治不容掉以轻心,确诊后应尽早服用抗新冠药
关于猴痘,你需要了解什么?如何预防?专家解答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