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科战线 > 心理咨询
新冠肺炎康复者,如何走出“创伤记忆”?
加入时间:2020-05-24  来源:湖北之声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进展,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但不容忽视的是,心理疗愈才刚刚开始!
  
  一般来说,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都伴有两个疫区,即“社会疫区”和“心理疫区”。当疫情被良好控制,甚至完全被消灭之后,“心理疫区”对于公众的影响可能才会显现出来,而这种影响可能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最近,一位听众向湖北之声“不寂寞•*爱相守”栏目求助。这位听众是一名已被治愈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在方舱医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每天为TA监测健康状况,安排规律的生活和饮食,再加上能和其他病友互动,还能参加方舱医院里的读书会和分享会,当时,TA觉得特别安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隔离观察之后,这位朋友的病情被治愈,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而此时,TA感到了焦虑和恐惧,不断“闪现”记忆片段也在持续折磨着TA:有部分病友曾经转为重症,不知道何时能够离开医院,检测核酸时的紧张情绪……
  
  为了让一切“翻片儿”,家人们十分“有默契”地避谈疫情信息,绝口不提“新冠肺炎”这个词汇。为了让家人安心,这位康复患者也“假装出”很开心的样子,但是“不听话”的记忆碎片总会“闯入”TA的脑海中,让TA的精神开始崩溃……
  
  对此,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树林在参与湖北之声《不寂寞•*爱相守》栏目时指出:“千万不要再假装自己很好了,特别对于康复患者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深刻的,往往都是情绪记忆
  
  什么样的记忆会异常深刻?
  
  就像学习英语一样,死记硬背的单词往往容易被遗忘,但若是在一次英语课上,因为记错了某个单词,让你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出了丑,那么这个让人难堪的“单词”和羞愧的情绪,就会牢牢地刻在心里。
  
  所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老师们总是想办法让学生进入模拟场景,不论是否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闹出笑话,都利于单词的理解记忆。
  
  像这样的记忆,被称作是情绪记忆,也就是对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可保存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和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
  
  例如,在多年以后,再次看到这个“单词”后,回忆起来的,除了曾经的课堂画面外,更加深刻的,往往是当时的难堪之情。
  
  而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留下了情绪记忆,只是在紧急情况之下,这些情绪记忆被暂时遗忘了。
  
  就像反复回忆起患病细节的求助者一样,在治疗阶段里,由于有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治,也有类似经历的病友陪伴,再加上规律的生活作息,痛苦的情绪记忆不容易被唤起,当病情被治愈后,这位求助者才慢慢地记起了种种画面。
  
  需要注意的是,暂时被忽略的回忆,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心理专家指出,心理创伤从不会“无药而愈”!只要发生了重大突发事件,都会让人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只是在人体“自我保护”的本能之下,将痛苦的回忆暂时放下,用以解决当前困难。
  
  当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被控制,越来越多治愈患者回到家中,生产生活也逐渐回归正轨,但由于自身和环境的诸多原因,被“尘封”的记忆重新被打开。你可能会发现,即便他们已经无法清晰地描述记忆片段了,但只要想起,就会变得十分激动或沮丧,就像回到了曾经的环境里一样。
  
  此时,可能有家人认为一切都过去了,忘记了就好。但是对康复者来说,汹涌的情绪反扑从未平息!
  
  再“微不足道”创伤体验,都可能随时反扑
  
  情绪记忆往往给人带来强烈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正面的情绪体验会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而消极的、负面的情绪体验却会带来恐惧、焦虑、难堪等感受,即便一度被遗忘,可一旦反扑,往往让人痛苦不已。
  
  可能有人觉得,只是回忆起一些难过的片段而已,能有多大的危害?
  
  心理专家却指出,再“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是产生了负面的情绪体验,也可能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有一个著名的真实病例,或许会让大家重新审视情绪的“威力”!
  
  曾经,一个三四岁小女孩看见家中突然飞进来一只鸽子,那是她第一次看见这种生物。鸽子四处扑腾,小女孩儿被吓得大哭,她开始拼命地往外跑。在奔跑的过程中,小女孩儿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她看见了一地的羽毛和空中飞舞的鸽子,而这个场景成了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绪记忆。
  
  奶奶安慰小女孩,告诉她这并不是什么大事,而小女孩儿的个性害羞腼腆,就将这段经历完全放在了心里,没有向任何人说起。
  
  随着她逐渐长大,小女孩儿忘记了具体细节,但是她开始惧怕任何跟羽毛相关的东西,不论是鸟类,还是羽毛球,羽绒被……虽然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害怕这些丝毫没有“杀伤力”的东西。
  
  多年后的一天,已经嫁人生子的“小女孩儿”带着两岁的女儿在海边度假,她愉快地与女儿在沙滩上堆砌着城堡,可是一只海鸥的到来彻底摧毁了和谐美好的亲子画面。
  
  “不速之客”恰好停在了这对母女的跟前,这位母亲完全失去了控制,开始大喊大叫,吓得转身就跑。就当快要跑到酒店的时候,这位母亲才意识到,自己竟丢了了两岁的女儿,后悔不已……
  
  自此,她开始寻求心理援助,并在心理专家多年的帮助之下,终于回忆起了情绪记忆,找到了症结所在。
  
  只要对心理产生过影响,即便再微不足道的创伤记忆,也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甚至会在不经意间猛然“反扑”。
  
  闯入性思维,一个危险的信号
  
  “你是否曾体验过,在治疗期间的身体痛苦,或令自己绝望的想法,毫无缘由、突如其来地闯进脑海里?”
  
  “你正在工作或者做家务,突然间,脑海里涌现出病友难过痛哭的场景,或是医护人员们疲惫不堪的画面?”
  
  “你是否在意识到这些回忆的悲伤属性后,开始逼迫自己不去回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如果拥有类似的体验,那么,你有可能陷入了“闯入性思维”里!
  
  “闯入性思维”的情况比较特殊,是一种进入个体意识层面的想法,经常毫无预兆,其内容往往令人担忧、困扰或怪异。大多数时候它们只是在脑海里一闪而过,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会反复纠结于这些“闯入性思维”,导致个体产生强烈的痛苦情绪。
  
  心理专家解释,拥有“闯入性思维”体验并不罕见,但是类似“闯入性”体验频率高于正常水平,对自身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的话,就十分令人担忧了!
  
  因为,部分心理疾病都有可能出现闯入性思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情况严重,请及时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对于,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和家书来说,闯入性思维出现后,要避免部分误区:
  
  误区一:
  
  假装自己一切都好
  
  假的真不了!特别是在闯入性思维之下,想忘记的、想忽略的记忆并不受大脑的主观控制。欲盖弥彰之下,只会感觉失去了自我控制,进而陷入自我否定当中。
  
  误区二:
  
  强迫自己不去想
  
  闯入性的记忆往往有很多情绪记忆,而情绪记忆往往又会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如果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不断强迫自己不去回想,往往会让紧张、焦虑、失望等情绪体验更加强烈。
  
  误区三:
  
  倾诉被拒绝
  
  当康复患者回到家中,家人们十分有默契地避谈疫情信息,甚至绝不提及“新冠肺炎”等词汇。虽是出于好意,但是对于出现闯入性思维的人来说,本就不多的“倾诉欲”被打压,甚至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理解。
  
  容许TA表达,是个良好的开端!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是默不作声的,看起来很正常,会说会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无比,甚至很开心,但是内心已经相当糟糕了,而唯有表达,才是治愈心灵的良好开端!
  
  心理专家建议,如果家人、朋友经历了一段难过痛苦的时光,恰好愿意向你寻求倾诉的话。作为倾听者,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专家提示
  
  1、将话语权交给对方,要让对方成为倾诉中的“主角”;
  
  2、不要评判倾诉者的经历,即便不赞同,也不要“纠正”对方;
  
  3、尽量让对方描述具体客观事物,比如时间、地点、人物,做过什么,得到什么。要从复杂情绪中抽身而出,进而激发对方的冷静思考。
  
  4、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心理支持者”,但是专业心理从业者才能更精准地提供帮助,若是情况复杂严重,寻求专业帮助才是最好的方式!
  
  嘉宾介绍
  
  陈树林: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兼职教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
  
  吴阳: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今夜不寂寞》节目监制、主持人。
  
  来源:《不寂寞•*爱相守》栏目
  
  主讲:陈树林
  
  撰稿:吴阳
  
  编辑:思仪
  
  审核:简然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台湾肠病毒进入流行期 单周逾1.1万人次就诊
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24年第14周第799期
安徽:2024年3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中疾控:3月全国新增新冠重症病例588例
3月 中国内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2024年3月份陕西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科技攻疫  
3D打印药膜能“剿灭”癌细胞
抗体疗法让免疫系统年轻化
人体如何抑制特定病毒传播?
新技术助力实现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
科学家用人工智能设计全新抗体
我专家揭示猴痘病毒复制工作机制
 
专家论疫  
应对致病微生物挑战,感染病学科发展不允许再忽视
张文宏最新解读,有人咳得停不下来
预防百日咳 接种疫苗最有效
对百日咳“大龄化”趋势要有正确认识
权威专家支招防治“百日咳”
专家谈“X疾病”:不必恐慌 保持警醒 积极应对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