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科战线 > 心理咨询
打好“后疫情”阶段的心理防疫战
加入时间:2020-03-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弦  
 
  我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总体形势积极向好,初步具备了“后疫情”的阶段性特征。在这个阶段,心理防疫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心理防疫也是重要“战场”
  
  针对此次突然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央的定位非常明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为此,在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彻底战胜疫情,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必然要在性质、规模和特点层面逻辑地上升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战役层面,体现了党中央顶层设计的高度战略关切。与此同时,“看不见”的心理防疫层面也相当重要,比照现代军事战争的“心理战”,同样是以人的心理为目标,以信息为武器,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施加影响,旨在引导其转化为积极的斗争态度和社会团结行为的抗疫作战样式,保持科学认知的心理状态,坚决摆脱技能盲区的消极影响,巩固心理防线,从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软力量支持作用。只有将“兵战”与“心战”完美结合起来,才能全方位把握抗疫作战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支撑的主动权,激发高昂的士气,充分发挥领导力、组织力和资源力的综合效能,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奠定重要基础。
  
  针对心理防疫工作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已作出多次重要指示,指明了“心战”的制胜之道:2月3日,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3月10日,在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再一次强调,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心理健康、心理干预、心理疏导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强调的。当我们进入“后疫情”阶段,这种心理防疫将会成为重要“战场”。在本质上,心理防疫所具有的精神力量也是物质性的力量,旨在达成有效疏导、转化和凝聚的方式方法、目标策略,最终实现同心抗疫、通力抗疫的实效。
  
  此次疫情的暴发极其突然,其传播速度之快、防控难度之大、危害性之强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挑战也是巨大的。客观上,人们不同程度地出现恐慌、焦虑、压抑、孤独、担忧、烦躁、无聊等负面情绪,是很现实的问题,倘若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调节和释放,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进而危及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后疫情”阶段,我们的工作需要做好由“生理”向“心理”的重心转移准备,即从“安身”向“安心”的转变,这是符合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逻辑的,也有利于从内在心理支持系统的质量调控,切实洞察补齐公共卫生强化制度保障短板的必要努力方向,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在“安身”阶段,工作重心落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上,如我们前期和当前所投入的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都是为“生命”所提供的“看得见”的庇护。随着疫情形势的积极向好,“安身立命之所”得到基本保证之后,心理防疫这个“看不见”的“战场”将会成为主要“战场”之一。“后疫情”阶段,我们要立足于心理防疫的特殊性,在“科学性”上下足功夫。这里的科学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心理防疫活动的客观规律,二是让心理防疫的重要性凸现出来,使其明晰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因此,必须把“后疫情”阶段的心理防疫纳入到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中,真正做到科学的心理防疫,进而推进制度性防疫工作强功能、上水平。
  
  尊重心理防疫客观规律
  
  要增强心理防疫的科学性,就必须尊重心理防疫的客观规律,只有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科学诊疗,才能真正打赢疫情防控战。尊重心理防疫客观规律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科学区分诊疗对象,因人因时、分类施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广大新冠肺炎患者是此次疫情的直接受害者,他们对于疫情的感受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是不一样的。在疫情暴发之初,关于此次疫情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认知,因此,初期的患者会有很强的恐慌感。面对他们,我们要加大心理辅导,不断增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力度,并做好相关社会保障工作;“后疫情”阶段,医疗条件已经有了诸多保障,很多患者可能不会再有最初的恐慌之感,随之而来的则是“比较视野”中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是与身边的人进行比较进而产生的。它可能来源于一种差异化对待,也可能来源于对于“正常生活”的迫切渴望,因此,面对着这些患者,我们需要考虑他们的特殊性,通过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引导社区居民正确对待患者及其家属,杜绝社会歧视,为患者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抚慰、社会融入等服务;进入“后疫情”阶段后,许多隔离人员也会回归正常生活,对于这个群体,我们也要帮助他们打好心理防疫战。他们遭遇病毒的侵扰,我们就要从心理上帮助他们积极走出阴霾。
  
  其二,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心理干预和疏导。面对此次疫情,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最美逆行者”,包括广大医护工作者、环卫工人、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他们在了解到此次疫情的巨大风险之后依然选择逆向而行,这正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进入“后疫情”阶段后,他们的心理防疫战才刚刚开始。对于一线医护人员,我们要加强关心关爱,在他们轮休期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放松训练。在他们返回原单位后,要组织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评估,对于出现明显应激反应的医务人员,要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心理治疗或适当的药物干预。同时,对于广大环卫工、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我们也要提供心理服务,具体到个人,分别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其三,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干预和疏导。为了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战,各地迅速采取隔离措施,正是这些强力执行的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扩散。但因为长时间的隔离,广大人民群众往往会出现焦虑、无聊、愤怒等负面情绪。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做好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并做好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宣传,另一方面要动用各种媒体资源,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会氛围,及时疏导广大群众因长期隔离带来的负面社会情绪。
  
  心理防疫需要中国精神和中国制度的助力
  
  较之于“生理防疫”的显性效果,“心理防疫”取得实效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润物细无声”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用积极的精神力量引导、用规范的制度操作把心理防疫工作不断规范化和常态化。
  
  其一,中国精神的助力。较之于国外疫情的暴发态势,进入了“后疫情”阶段,我们已经显示出自身巨大的制度优势。但国外公众所看到的绝大部分集中在我们的技术优势和物质优势,并没有看到我们的精神优势,譬如中国共产党党员敢于冲锋的先锋精神、广大医护人员逆流而行的奉献精神、广大环卫人员身居背后的敬业精神、广大志愿者们甘愿付出的奋斗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中国精神的具象化表达,也正是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很“平凡的人”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以时代群像的奋斗行为谱写出了史诗级的英雄赞歌。疫情无情人有情,这也是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保证,这些进入生活层面的中国精神具体表达形态将有助于持续“助力”我们的心理防疫战取得新成绩。
  
  其二,中国制度的助力。在此次疫情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充分显示出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制度本身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含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等不同层面的内容,尤其是党的领导制度是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制度的执行力强。面对此次疫情大考,强大的执行力充分体现在各级组织和社会运行机制的方方面面,与有些西方国家提出的所谓“群体免疫”策略,实则是牺牲民众健康利益,放弃公共治理责任、践踏人权、违背人类道义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后疫情”阶段,我们要做好这个阶段内全周期的心理防疫工作,也要继续发扬我国的制度优势,一方面,“借力”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强心理防疫的制度建设,让我们的心理防疫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增强心理防疫制度的执行力建设,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真正感到“心安”。这是社会稳定的强大心理基础和重要社会认同前提。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24年第14周第799期
安徽:2024年3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中疾控:3月全国新增新冠重症病例588例
3月 中国内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2024年3月份陕西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中疾控发布最新流感周报,流感阳性率继续下降
 
科技攻疫  
抗体疗法让免疫系统年轻化
人体如何抑制特定病毒传播?
新技术助力实现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
科学家用人工智能设计全新抗体
我专家揭示猴痘病毒复制工作机制
工程病毒诱使致命病原体自我毁灭
 
专家论疫  
张文宏最新解读,有人咳得停不下来
预防百日咳 接种疫苗最有效
对百日咳“大龄化”趋势要有正确认识
权威专家支招防治“百日咳”
专家谈“X疾病”:不必恐慌 保持警醒 积极应对
中疾控专家:我国结核病疫情呈现“三多一重”特点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