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疫 > 聚焦
流感疫苗组分每年更新,匹配当季流行株
加入时间:2025-11-11  来源:科技日报  
 

  “目前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疫苗匹配性比前几年进一步提高,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的匹配性更高。”11月10日,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大燕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关于流感疫苗预防效果的问题时表示,与疫苗株抗原性相类似的流行株比例超过95%。

  针对少部分公众认为“流感病毒不断变异,打了疫苗也防不住”的误解,王大燕明确表示,虽然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但流感疫苗每年会相应更新,匹配当季流行株。

  如何才能增加疫苗株与流行株的相似程度,提升疫苗的保护效果呢?王大燕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每年依据全球范围内监测到的流感毒株向南北半球分别推荐流感疫苗株,用于流感疫苗生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对流感的流行强度、病原学变化、流行趋势等进行监测,为疫苗株筛选和疫苗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跟去年流感疫苗相比,其中的甲型H3N2亚型流感疫苗株已经更新。

  流感病毒会不断变异,流感病毒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抗原漂移,导致每年流感季主要流行毒株与上一年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因此,即便去年接种过流感疫苗,今年流感季来临前也需要再接种。

  “看似每年都在重复接种的流感疫苗,其所含的疫苗组分其实每年都会调整和更新。”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张颖说,每年流感疫苗对于当季病毒有着更好的保护力。

  “此外,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通常会在6—8个月后出现下降,保护效果也会随之减弱。”张颖说,流感疫苗的免疫保护具有时效性,最好在流感高峰来临之前接种,给免疫系统提供足够时间产生保护性抗体,在流感高峰发挥最佳保护效果。事实上,流感病毒流行过程中会出现多个波峰,因此,在整个流感流行季之内接种流感疫苗都是有益的。

  王大燕表示,全国流感目前总体处于中流行水平,甲型H3N2亚型占比超过95%,有少量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同期流行,不同型别和亚型在各地区的比例有所不同,南方省份流感活动高于北方。

  随着流感的流行,不少人认为,自己已经得过流感,就不需要接种疫苗了。对此,张颖解释,得了流感后仍然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因为流感病毒家族非常庞大,在同一个流感季,往往会有多个亚型的流感病毒同时或交替流行,一次感染只是对某特定亚型产生抗体,而流感病毒不同亚型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免疫。即便得了一次流感,也存在感染其他亚型流感病毒的风险。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监测预警司司长焦振泉强调,冬春季是我国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近期流感活动明显上升,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相关部门将加强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防控,动员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主动接种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同时,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建立疫情风险双通报机制,加强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处置,降低疾病传播风险,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2025年10月份陕西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25年10月重庆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10月安徽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25年10月浙江省法定传染病疫情
2025年10月黑龙江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10月辽宁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科技攻疫  
新研究从药物生产中意外发现超强抗生素
新型纳米颗粒提升mRNA疫苗效力
可注射天线为医疗植入物安全供电
卢洪洲团队发表流感联合抗病毒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同时修复多个致病突变
科技加持,卒中治疗突破瓶颈
 
专家论疫  
卢洪洲教授团队发表流感联合抗病毒治疗中国专家共
秋冬孩子咳嗽,积食还是呼吸道感染?专家支招判断
呼吸道传染病疫苗该如何选择?指南来了
诺如病毒的8个误区,你了解多少?
呼吸道合胞病毒真的非常“难缠”吗
疾控专家教你避免养蚊子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