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狂犬病病例数大幅反弹:依法管理是应对之道 |
| 加入时间:2025-11-03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王兢 |
|
|
| |
|
2025年10月2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学术杂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文周报》发布的一篇论文显示,中国狂犬病病例数在经过连续16年的下降后,于2024年出现了反弹,较2023年增加36.9%。虽然绝对数量仍然较低(2024年全年167例),但病例数的大幅反弹,提示对狂犬病这一致命传染病的防控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受访时指出,2024年狂犬病病例数不减反增的原因有三:中国狂犬病病例数已逼近“消除阈值”,进一步下降的难度增加;“疫苗犹豫”带来的疫苗接种意愿下降;野生动物活动范围扩大,它们可能携带狂犬病毒。李侗曾补充,论文显示狂犬病高发地区多为靠近山区的农村,野生动物活动频繁,一旦咬伤流浪犬,流浪犬再咬伤家养犬或人,就会形成“野生动物-流浪犬-家养犬-人”的传播链。加上部分农民对狂犬病预防知识了解不足,被咬伤后可能因就医不便、重视程度不够而未接种疫苗,进一步扩大了感染风险。
流浪狗和家养狗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毒,并传给人。2024年12月,山西省介休市义安镇一名男子狂犬病发作死亡,媒体报道其当年8月曾被一只流浪狗咬伤。2018年,宁波一小区的保安,在救助一只宠物狗时被狗咬伤,两个多月后狂犬病发作身亡。
遏制狂犬病病例数反弹,应该从加强家养狗和流浪狗的管理两方面入手。家养狗方面,首先是强化强制免疫制度的刚性和执行力度,确保所有家养狗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犬只广泛接种狂犬病疫苗是消灭狂犬病的有效手段。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公开资料显示,在存在狂犬病的区域,让70%的犬类定期接种疫苗,就能够使人间病例数量降至0。(尽管猫等其他动物也有可能携带狂犬病毒,但99%的人感染狂犬病毒都是被狗咬引起的。)而据央视报道,中国的动物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严重不足,2020年,中国犬只的平均免疫率只有28.84%,在一些狂犬病高发省份,平均免疫率甚至不到4%。
动物免疫率低,就只好给被动物咬伤的人打人用狂犬病疫苗。这导致中国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量巨大,占全球用量80%以上。据统计,2022年,中国人用狂犬病疫苗批签发量共计8045万份,相当于1600万人次的用量。即便如此,中国狂犬病发病数仍然位居世界前列。而除了印度、中国之外,世界经济总量前十的国家,都通过大规模的犬类免疫,已经基本消除了人类狂犬病病例。
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饲养犬只应当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携犬出户时应当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然而,这一制度的刚性不足。尽管该法规定,养犬不按规定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由相关部门委托动物诊疗机构等代为处理。然而,这一法规的执法部门是农业农村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的执法力量不够,执法权威也不足,这一法条,基本上只停留在纸面上。
在一些城市,养犬管理由城管或者公安部门负责,其执法力量和权威性相对来说更充足,但是实践中,对养狗的管理也非常不足,往往只有在发生了恶狗伤人事件之后,有关部门才去处理违法养狗问题。这一现象应该改变,预防狂犬病以及防止恶犬伤人,都应该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有必要制定全国层面的养犬法律,加强制度刚性,并加大执行力度,坚决杜绝非法养狗、不接种疫苗等现象。
中国还有数量庞大的流浪狗,它们也对人群的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威胁。针对流浪狗的管理,动物防疫法其实也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30条明确规定,街道办、乡级政府应组织协调居委会、村委会,做好本辖区流浪狗猫的控制和处置,防止疫病传播。这就需要各地政府坚决将人的权利放在第一位,承担起法定的治理责任,尽最大可能减少流浪犬的潜在危害。
总之,狂犬病病例数反弹再次给社会大众与主管部门敲响了警钟,现阶段的依法养犬治犬工作仍然需要改进。除了主管部门严格执法、负起主体责任之外,还可考虑改进立法,以全国性法律约束养犬行为,加强对流浪犬的治理工作,为人创造安全安心的活动空间。依法治犬管犬、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权,方是防治狂犬病的应有之道。
|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