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疫 > 深度
输入1例,扩散万余例!我国基孔肯雅热防控难在哪?
加入时间:2025-09-09    
 
输入1例,扩散万余例!我国基孔肯雅热防控难在哪?

  大象新闻近年来,“输入性病例”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防控重点与难点,免疫空白与检测盲区叠加,易造成漏诊延迟更是助长传染病本地传播。
  
  自今年6月起,因1例输入性病例,基孔肯雅热疫情迅速波及广东省16个地市,引发本地聚集性暴发,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逾万例,这再次暴露我国在输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薄弱环节。
  
  9月7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通报该省基孔肯雅热监测信息显示,8月31日0时至9月6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178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全省近期疫情态势总体平稳。由于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大部分地区处于蚊媒活跃期,叠加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松劲。
  
  输入1例,扩散万余例
  
  输入性传染病一直是传染病防控的难点。随着全球化加速,国际旅游、商务往来与人口迁徙日益频繁,病毒通过人类宿主传播至新地区的风险显著上升。
  
  而基孔肯雅热病毒潜伏期短、早期症状与登革热等蚊媒疾病高度相似,导致早期识别困难。
  
  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发布2025年首份基孔肯雅热疫情通报,确认该区发生一起由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7月8日至15日,顺德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病例集中于乐从镇、北滘镇与陈村镇。
  
  随后一周内,佛山市5个区均报告本地确诊病例。据广东省疾控局通报(截至2025年8月23日24时),8月17日至23日全省新增336例本地病例,无重症、无死亡。自7月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全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0269例,其中约95%集中于佛山市。
  
  直到8月25日,由于佛山全市每日新增报告病例连续9天维持在50例以下,疫情进入低水平散发状态,佛山决定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疫情防控策略将由应急处置转为常态化防控。
  
  误诊、漏检与抗药性:三大关键因素
  
  “此前,基孔肯雅热多为零星输入病例,未引发大规模本地疫情,基层诊断能力薄弱,无法第一时间通过检测确诊。其症状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高度相似,易误诊。其次,海关检疫主要针对有症状人群,无症状者多靠健康申报。再者,南方蚊虫长期用药消杀,已产生较高抗药性。”一位传染病专家指出,这些是基孔肯雅热防控的难点所在。
  
  海关是输入性病例防控的第一道关口,其成效取决于技术手段与公众意识。
  
  “我们会根据疫源地动态调整检疫策略:首先是健康申报,其次通过体温筛查,对有症状者进行快检,异常者抽血送检并通报疾控部门。此次疫情源于一名从斯里兰卡返乡的务工人员,入关时无症状,健康申报中亦未提及蚊虫叮咬史,实际上他曾在境外被蚊叮咬。”广州海关白云机场T2航站楼检疫人员对第一财经表示。
  
  正是这名无症状输入者,引发了广东万人规模的基孔肯雅热本地暴发。
  
  基层诊断滞后,检测试剂缺位
  
  根据中国疾控周刊8月8日发布的《实地考察:中国基孔肯雅热疫情——广东省佛山市,2025年7月》,此次基孔肯雅热疫情,感染者的最早发病日期为6月16日,7月19日达单日峰值681例。至7月26日,全省12个地市累计报告4824例。
  
  疫情扩散亦与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识别能力不足有关。
  
  “我7月1日出现症状,到乐从医院就诊,医生说不是登革热,开了些对症药就让我回家了。”一位本地患者回忆。
  
  “疫情暴发前,多数基层医院无法常规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需将样本送至上级疾控或具备资质的实验室。当前基孔肯雅热核酸检测试剂尚未取得注册证,医疗机构无法采购,仅限科研或疾控使用,导致7月8日前的本地病例未能及时确诊。”一位传染病专家表示。
  
  尽管基孔肯雅热并非新发传染病,但因其在中国未形成本地流行,相关检测产品因市场不确定、研发成本高,企业投入意愿低。疫情暴发后,国内企业迅速推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用于前端筛查与确诊。
  
  蚊虫抗药性加剧传播风险
  
  根除蚊媒传染病必须“双切断”:严控输入病例+可持续蚊媒治理。然而,中国在蚊虫防控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基孔肯雅热病毒依赖蚊媒传播,人际传播100%通过带毒蚊叮咬完成。WHO、泛美卫生组织(PAHO)及中国疾控中心均将“蚊媒控制”列为首要干预措施,强调“无蚊即无病”。
  
  广东长期受登革热、寨卡等蚊媒病困扰,持续开展蚊虫消杀。但长期用药已使蚊虫产生强抗药性,消杀效果大打折扣。
  
  中国常用灭蚊药包括:有机磷类(双硫磷、倍硫磷、马拉硫磷)、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四氟苯菊酯)、昆虫生长调节剂(吡丙醚、灭幼脲)及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ti)。但在广东,化学灭蚊药效正逐步减弱。
  
  “广州消杀强度全国最高,主城区每周全城消杀一次,导致蚊虫抗药性居全国前列。近三年研究显示,广州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普遍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RR)达数百甚至上千倍。天河、番禺部分种群死亡率甚至为0%。”一位蚊虫防控专家指出。
  
  《广东省2023年白纹伊蚊成蚊抗药性研究》显示,所有监测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均呈高水平抗性,RR值高达百倍至千倍。
  
  同时,广州蚊虫对双硫磷(有机磷类)抗性快速上升。双硫磷为WHO推荐杀幼剂,但广州部分白纹伊蚊种群已对其产生中等抗性(RR=10–20倍),而以往认为其对该药敏感。
  
  更令人担忧的是,蚊虫对昆虫生长调节剂(IGRs)的敏感性亦显著下降。Wang等(2023)评估广州白纹伊蚊对吡丙醚的敏感性,发现RR值达5–15倍,已由敏感发展为低–中等抗性。
  
  “这意味着化学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在失效。”上述专家指出。
  
  蚊虫抗药性为基孔肯雅热传播推波助澜。隐匿的输入病例遇上高抗药性蚊虫,使病毒在广东形成聚集性暴发。
  
  化学-生物-环境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化学杀虫剂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蚊虫抗药性显著增强。研究亦发现,海南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抗性最高达516倍,同时对生态系统与非靶标生物(包括人类)构成潜在威胁。在高密度城区,大规模化学防治面临施用难度大、成本效益比低等挑战,迫使防控策略向“化学-生物-环境”综合治理转型。
  
  “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多种微生物杀蚊产品。如细菌Bti、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等,广泛用于幼蚊防治;绿僵菌、白僵菌等昆虫病原真菌(EPF)可侵染蚊虫各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显著降低繁殖力,易在蚊群中形成流行病,具有靶向性强、环境友好等优势。国外已登记多个EPF杀蚊产品,如绿僵菌F52乳油、白僵菌ES油悬剂等。建议加快真菌制剂登记审批,推广化学-生物轮换策略,强化抗性监测。”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彭国雄表示。
  
  据了解,微生物杀蚊剂已在多地示范,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Bti)和球形芽孢杆菌(Bs)对伊蚊、库蚊幼虫防效>90%,且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蚊使登革热发病率下降77%,广州试验点蚊量降至10%。但仍受成本高、需冷链运输、田间持效短等制约,且规模化释放技术、野外稳定性与非靶标风险尚需进一步验证。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8月 中国内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2025年8月黑龙江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8月天津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
2025年8月北京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8月份陕西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25年8月份内蒙古自治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
 
科技攻疫  
新研究: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作
“以蚊治蚊”彰显生物防疫好前景
广州:释放“绝育雄蚊” 阻击基孔肯雅热
肺芯片”有望模拟呼吸道病毒感染过程
“一喷一吸”就能治疗肺纤维化?
中国团队发现EB病毒通用“钥匙”感染机制
 
专家论疫  
疾控专家教你避免养蚊子
暴雨洪灾后,守护健康要“三防”
基孔肯雅热,怎么防如何治?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和登革热有何不同?如何防
青岛市疾控专家详解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知识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