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蚊治蚊”彰显生物防疫好前景 |
加入时间:2025-08-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佘慧敏 |
|
|
|
|
近日,“佛山释放不咬人蚊子捕食咬人蚊子”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大众关注。在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中山大学蚊子工厂的这一举措,为阻断病毒传播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让关于生物手段防疫的讨论再度升温。
今年7月以来,广东省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基孔肯雅热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可引发高热、剧烈关节疼痛及皮疹。疫情主要传播媒介是伊蚊,其孳生环境与人类生活区高度重叠。防蚊灭蚊、避免叮咬,就成了防疫关键。
广东已经在开展大规模防蚊灭蚊工作。最常见的化学消杀虽能快速灭蚊,但长期使用易导致蚊虫抗药性增强,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清除蚊虫孳生地的工作,也因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和隐蔽性难以做到全面彻底,比如树洞、花盆托盘等微小积水环境就难以彻底清理。
中山大学团队投放的“杀手”是华丽巨蚊幼虫,孳生环境与伊蚊幼虫高度重合,伊蚊长哪它也长哪。说来有趣,这“巨蚊杀手”华丽巨蚊,幼虫时期是吃荤的狠角色,一条华丽巨蚊幼虫能吃下80条至100条伊蚊幼虫,饭量感人;成虫生得五大三粗,却是吃素的“佛系青年”,不吸血,不传病,完美规避副作用。此外,投放的华丽巨蚊幼虫均源自广东本地种群,确保生态适应性。这些土生土长的华丽巨蚊,不会像化学药剂那般“滥杀无辜”,懂得“精准打击”,堪称防疫灭蚊战场上的特种兵。
除了“巨蚊杀手”,中山大学蚊子工厂还有一种针对伊蚊的生物灭蚊方法“绝育雄蚊”。这项研究已经开展了15年,蚊子工厂也建成投产超过4年。
“绝育雄蚊”是通过释放白纹伊蚊绝育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使其产下的后代无法发育。技术体系包含沃尔巴克氏菌感染与核辐射绝育两种核心方法。过去4年,中山大学团队在广州老城区小范围释放经辐照绝育的雄蚊,发现因有绝育雄蚊的存在,释放区的雌蚊叮咬指数下降了70%至80%。这招“断子绝孙”计,是一种安全有效、环保、特异性强的蚊媒防治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发表。
经济日报(2025年08月10日第05版)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