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疫 > 聚焦
蚊子会被热死吗?关于蚊子的十大疑问
加入时间:2025-07-29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林方舟 郭锐洁
 

在人类皮肤上叮咬吸满血液的白纹伊蚊。视觉中国|图
  
  今夏,与蝉鸣、空调、西瓜一起到来的,还有恼人的蚊子。
  
  不过,随着高温纪录不断被打破,似乎连蚊子也被热死了。近日,河南连日40℃高温之下,被热死的蚊子上了热搜。而与此同时,约1500公里外的广东佛山,蚊子传播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正在流行。
  
  近十年前的2016年,比尔•盖茨在个人博客写到,蚊子是杀人最多的动物,每年有七十多万人被蚊子叮咬后死亡。令人闻之色变的鲨鱼,每年只有约10人死在其血盆大口下。
  
  世界上有三千多种蚊子,中国有记录的约三百五十种,主要分为按蚊、库蚊、伊蚊三个属。传播疟疾的是按蚊,库蚊能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由伊蚊传播。
  
  小小的蚊子,对人类社会产生异常重要的影响。人类不断发明灭蚊武器,但蚊子也随之适应性进化。南方医科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陈晓光是著名蚊虫专家,拥有二十余年蚊子研究经验,7月24日,他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解答关于蚊子的十个疑惑。
  
  蚊子真的会被热死
  
  问题1:蚊子真的会被热死吗?
  
  陈晓光:是真的,因为蚊子是变温动物,需要依靠外界环境来调节体温。与人类等恒温动物不同,蚊子体内的蛋白质和一些酶类基因等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和寿命。我们的研究发现,一旦温度超过35℃,很多蚊子就会被热死。特别是传播基孔肯雅热病毒的白纹伊蚊,虽然它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但当外界的温度高于35℃时,无论是外环境中的成年蚊子,还是水体中的蚊子幼虫,都会被热死。
  
  问题2:既然蚊子被热死了,为什么几天后蚊子又出现了?
  
  陈晓光:一个原因是,会有一些“漏网之蚊”。被热死的主要是在高温外环境中的蚊子,但如果在某些温度较低、适宜蚊子生存的环境条件下,比如室内空调房里、室外树荫下、水体里等较凉快的地方,蚊子也可能存活下来。
  
  还有一个原因是,某些蚊子的卵具有抵抗恶劣环境条件的本领,比如抗干旱、抗高温、抗低温。有一年我去美国阿拉斯加,那里是个非常寒冷的地方,却发现了本来属于亚洲物种的白纹伊蚊,它们随着物流运输前来,并以卵的状态度过了寒冷干燥的冬天。正是由于这个独特的生存本领,白纹伊蚊在不到50年的时间内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问题3:既然蚊子能被热死,随着全球变暖,未来我们可以不再遭受蚊子的困扰吗?
  
  陈晓光:这是不可能的。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统计,2011年至2020年间,全球地表温度比工业革命时期上升了1.09℃。虽然现在全球气温呈现变暖趋势,但温升有限,不会变暖特别多,把蚊子都热死。而且蚊子也拥有一定对抗气候变化的能力,可以通过冬眠、滞育等方式度过寒冷、高温天气,继续生长繁衍。
  
  我们将继续遭受蚊子的困扰。随着全球变暖,一些蚊子还将向更高纬度、更高海拔扩张,分布的范围将越来越广,“蚊子季”的时间可能也越来越长。
  
  蚊子可能会进化出耐高温能力
  
  问题4:蚊子北迁“避暑”是真的吗?
  
  陈晓光:“避暑”是一个调侃。研究发现,一些蚊子确实有从南向北扩散的趋势。例如白纹伊蚊,目前在我国,最北到沈阳都有分布。蚊子跟随人类活动迁移、流动,比如通过快递、轮胎、集装箱等,到达新的目的地,如果蚊子慢慢适应了当地环境,就可以传宗接代,不断繁衍。所以蚊子北迁是生物种群扩散的结果,并不是为了逃避高温。
  
  我们发现,目前城市化的环境也助长了某些蚊子扩散。例如野栖型的白纹伊蚊在野外繁殖和生长,而现代城市绿化为它们提供了特别合适的生长环境。另外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平均气温高于乡村,可以缩短蚊子的生长发育时间。还有人们吃完快餐丢弃的饭盒、喝完瓶装水遗弃的水瓶,如果乱丢乱放,也非常容易成为适合白纹伊蚊繁殖、栖息的积水容器。
  
  在广东,我们对比过广州市区和从化农村两地的白纹伊蚊数目,发现广州的白纹伊蚊孳生地数目(指蚊虫繁殖所需的积水环境)、生长发育速度、蚊虫平均寿命都高于从化农村,几个因素累加起来,导致城市中白纹伊蚊的密度高于农村,传播疾病的几率也大了很多。北京疾控中心也曾进行过一项调查,2004年,在北京市捕捉100只蚊子,其中白纹伊蚊不超过4只;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7只。
  
  当然,城市化也影响了另一些蚊子的生存。最明显的例子是家栖型的埃及伊蚊,20世纪80年代海南有两次埃及伊蚊造成的登革热大流行,因为当时市民房前屋后都会腌咸菜,盆盆罐罐为埃及伊蚊提供了绝佳的孳生地。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居民都有纱窗纱门,家里使用空调,城市中的埃及伊蚊也大大减少。
  
  问题5:未来天气更热,蚊子会进化出耐高温能力吗?
  
  陈晓光:很有可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蚊子为了生存可以发生很多改变,即所谓的“适应性进化”,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蚊子也是如此。
  
  我们之前做过的一个研究发现,小小的白纹伊蚊,基因组有2个吉碱基对(gigabasepair,Gb,衡量基因组大小的单位),而人类体积那么大,却只有3个吉碱基对。通俗地讲,蚊子体内包含的基因数量,相当于人类的2/3。基因数量越多,越能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基因变异来适应新的挑战。
  
  因此,如果一些蚊子来到了温度较高的地方,为了生存,体内的某些基因会发生改变,这些存活下来的蚊子的后代,也会维持基因变异的性状,进化出耐高温的能力。同理,如果使用杀虫剂没有杀死某些蚊子,它们身上的部分基因也可能发生了变异,其后代也会具有耐药性。
  
  彻底消灭蚊子几乎不可能
  
  问题6:蚊子百害无一利吗?
  
  陈晓光: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肯定都有它的价值,有些研究也证明,蚊子对一个地方的生态系统发挥着一定作用。
  
  但对人类来说,还没有发现蚊子有什么益处,确实都是害处,例如叮咬、骚扰休息、传播疾病等。而且,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尚未发现某个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蚊子被全部消灭后,能引起很严重的生态后果。
  
  问题7:彻底消灭蚊子可能吗?
  
  陈晓光:目前来看,彻底消灭蚊子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蚊子的种类很多,不断在进化,人类短时间内可能还没有彻底消灭它们的能力。而且,还有许多不吸血、不传染疾病的蚊子,消灭它们也没有太大意义,甚至导致生态的失衡。
  
  目前我们的目标只能是通过综合防治原则,把蚊子的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使其不足以产生太多危害。
  
  问题8:为什么往年主要流行登革热,2025年是基孔肯雅热疫情?
  
  陈晓光:首先,并不是说今年就没有登革热流行。2025年,广东登革热本地病例的出现时间,是历年来最早的一次。
  
  其次,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都是蚊媒传染病,从历史情况来看,在很多地方都呈现出相互交替,甚至同时流行的现象。比如2019年云南省暴发了登革热疫情,但在许多城市同时流行基孔肯雅热疫情。比如在西双版纳,八十多例登革热病人的血液样本里,同时检测出了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热病毒。
  
  蚊媒传染病的流行并不奇怪,目前世界上12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登革热疫情,119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疫情,且近年来呈现增加趋势。原因一方面是国际交往频繁,另一方面是全球变暖也导致了传播疾病的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等分布范围扩大、种群密度增加,第三个原因就是我前面讲的城市化。
  
  基础代谢旺盛的人更招蚊子
  
  问题9:什么人更容易招蚊子?
  
  陈晓光:蚊子寻找血源主要靠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释放出的气味分子以及体温。因此一些基础代谢比较旺盛的人,更容易招蚊子,表现为出汗较多、呼吸较粗等。
  
  问题10:市面上有那么多防蚊手段,什么比较有效?
  
  陈晓光:有说法称“住高层楼房可以防蚊子”,这种说法不完全准确,虽然蚊子飞不了太高,但它可以御风而行,还可以“乘坐”电梯。
  
  还有说法称“开空调可以防蚊子”,这个确实有道理,蚊子有适宜的生存温度,吸血行为与环境温度有关,空调房中的温度较低,通常蚊子吸血的欲望也不强烈。
  
  另外有民间说法称大蒜、咖喱等刺激性气味较强的食物可以驱蚊,但实际上蚊子的嗅觉机制与人类的不同,这些方法并没有效果。
  
  有人在家里面养九里香、除虫菊等植物,我们做过实验,这些植物的确会挥发出对蚊虫有一定驱离作用的气味,但通常距人们期望的效果相差甚远。因为蚊子吸血是繁衍子孙的“千秋大业”,血液对它的吸引力,远远大于一些令它不适的气味的趋避力。
  
  关于驱蚊产品,通常植物精油对蚊子的驱除作用没有那么强,而含有避蚊胺的产品效果更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蚊子也会不断进化,对化学品的抵抗能力越来越强。20世纪80年代末,我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研究室研制出一款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蚊香露产品,当时喷一次有效时间长达4-6小时,但几年后,发现效果没有那么好了,这证明蚊子渐渐有了抗药能力。
  
  普通人最好的防蚊方式,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防,家里使用纱窗纱门,睡觉用蚊帐,外出尽可能穿长袖衣物。衣服颜色可以尽量选择浅色,因为研究发现蚊子的视觉系统更容易定位深色物体。
  
  另一个是灭,家中可以使用电蚊拍、灭蚊灯;外出时可以用驱蚊剂,它的原理是在一定时间内阻止蚊子不停落在皮肤上。我本人因为工作需要,去了很多次非洲、东南亚,如果注意防护,还是完全可以预防蚊子叮咬、不染上蚊类传染病的。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南方周末实习生 郭锐洁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2025年第34周第871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2025年7月江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福建省2025年7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25年7月上海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
2025年第33周第870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2025年第32周第869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科技攻疫  
新研究: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作
“以蚊治蚊”彰显生物防疫好前景
广州:释放“绝育雄蚊” 阻击基孔肯雅热
肺芯片”有望模拟呼吸道病毒感染过程
“一喷一吸”就能治疗肺纤维化?
中国团队发现EB病毒通用“钥匙”感染机制
 
专家论疫  
疾控专家教你避免养蚊子
暴雨洪灾后,守护健康要“三防”
基孔肯雅热,怎么防如何治?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和登革热有何不同?如何防
青岛市疾控专家详解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知识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