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战疫
首例基孔肯雅热报告社区:千人投入“防蚊战”
加入时间:2025-07-2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金喆 吴泽鹏 林姿辰
 

直击首例基孔肯雅热报告社区:下水井盖都加装

纱网和胶带,已很难见到一只蚊子!千人投入“防蚊战”

  进入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之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做了充分的准备,长袖长裤必不可少,帽子面罩一应俱全,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又喷了一遍防蚊药水才出发。
  
  从三乐西路拐进腾冲社区时,最先看到的是一条河涌(河汊),正午的阳光让水面亮得晃眼,一位穿短袖的本地居民正在岸边的树荫下悠闲地钓鱼。
  
  腾冲社区原名腾冲村,始建于南宋,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最近,腾冲社区因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以下简称“基孔热”)而受到外界关注。
  
  腾冲社区,就是今年我国报告首例基孔热患者的社区。
  
  基孔热来袭,当地打响“防蚊战”
  
  在广东,“顺德人会吃鱼”是出了名的,这或许与其地理位置有莫大关系。这座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域内水网纵横,河涌交错,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域面积占比达到32.6%。当地官网介绍,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水是贯穿顺德城市发展的重要角色。河涌穿行于村庄之间,连接起各处的房屋和土地。
  
  但当持续降雨、高温天气来临,再加上世界范围内的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水”成了这种虫媒性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伊蚊(俗称花斑蚊)的孳生温床。“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热传播”,是顺德、佛山甚至广东其他城市随处可见的防控宣传标语。
  
  对长期生活在岭南地区的居民来说,家中安装纱窗、睡觉挂蚊帐、屋里点蚊香、出门喷防蚊药、社区定期消杀蚊虫,都是夏季防蚊的日常行为。每年7月是登革热的高发期,社区也会做大规模的宣传工作,动员居民早防早治。
  
  据记者了解,当地医护人员王俊(化名)是在7月初发现医院门诊有异常情况。那几天,医院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手脚关节痛、还高烧不退的患者,看起来和发烧感冒差不多,还有的患者是身上出皮疹。
  
  王俊介绍,基孔热与登革热都是经伊蚊传播的热带常见病,但症状有些区别,基孔热进展非常迅速,从出现症状开始几个小时内就变得严重,“就像关节被卡住了、打不开了,疼到走不了路”。针对前来问诊的患者,王俊和同事一一对症治疗,并把这些异常情况上报。
  
  有临床医生表示,由于基孔热症状与登革热高度相似,临床存在误诊可能。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一周左右可康复。
  
  基孔热的传播速度似乎更快。在得到确认后,最多的一天,王俊所在医院接待了20多位感染者,大家忙到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对绝大多数居民来说,“基孔热”更加陌生。在7月9日这天上午,腾冲社区居委会主任陆培浩接到了社区内首例基孔热病例确诊通知。据记者查证,该病例是一名境外返回人员,也是引发本次基孔热传播的“零号病人”。在那之后,病毒在伊蚊体内增殖,再通过叮咬他人形成社区传播。
  
  “我们社区有了疫点,但不能变成疫区。”有一定防控经验的陆培浩了解到,基孔热主要经伊蚊传播,伊蚊依靠在各类积水容器中产卵繁殖,产生幼虫。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阻隔传染病的流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阻断其传播途径,动作要快,严防死守。
  
  随即,一场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杂物、消杀宣传的“防蚊战”在这里展开。腾冲社区在7月9日就完成了辖区的网格管理和人员分工,2171户住户被划分成20个大网格和74个小网格,1名村民搭配2名先锋队队员组成“三人小组”,每天进入所负责网格内的居民家中检查、消杀。对于无人居住、闲置房屋和公共区域,则由另一组队员负责消杀工作。最忙碌的时候,腾冲社区有1000多人的工作小组投入到“防蚊战”。
  
  7月27日,本是周末休息日,腾冲社区居委会一楼大厅里却不见清闲,不少工作人员在有条不紊地处理手头事务。每经记者在这里见到居委会主任陆培浩时,他正在部署落实防控工作重点任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腾冲社区内部街道的显眼位置,都张贴或悬挂着预防基孔热的宣传知识和标语;下水井盖、排水沟都加装了纱网和胶带,随处可见的消毒粉,也让蚊虫“知难而退”;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中心,都摆放着灭蚊喷雾和防蚊液。
  
  “花盆里的积水,还有一些堆放杂物的地方,统统都要清理。现在工作组每天必须入户消杀一次,对有感染病例的房屋还要设置50米、100米的消杀圈。”陆培浩说,居委会给社区居民发放蚊香、消毒剂,屋内主要靠自己,大部分居民配合度都很高。
  
  7月18日晚,顺德区委、区政府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其中建议市民及时清理蚊虫孳生地,措施包括弃养水生植物,不使用花盆托盘,及时清理洗衣机底部、洗手池、厨房水槽等易积水部位,清除废旧容器,填平屋外洼地等。
  
  “大家知道怎么回事了以后,就更重视防蚊了,都叮嘱我们认真工作、彻底消毒。”陆培浩说,每天下午,社区居民都会根据要求在屋内点蚊香,睡觉挂蚊帐,而且家里基本都安了纱窗。
  
  不少居民还参与到公共区域的消杀中。腾冲社区的居民老周就负责其中一组网格的公区消杀。最近半个多月,他每天7点半就会跟着三人小组的专业人员一起工作,老人们最爱去的祠堂、下水道附近的角落,一个都不放过。
  
  每经记者也在腾冲社区看到,中心公园的亭子里围坐着几位下棋的老人,不远处的祠堂里更热闹,有聊天的、打麻将的,此起彼伏的谈笑声与大榕树上的蝉鸣掺杂在一起。
  
  陆培浩说,经过这么多天消杀,防蚊效果很明显,“社区里已经很难见到一只蚊子了”。从居民穿着来看,也能印证陆培浩所说,大多数居民都穿着短袖短裤和拖鞋,只有少数居民穿防蚊效果更好的长袖长裤。
  
  未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无需过度恐慌
  
  基孔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virus,CHIKV)引起的急性虫媒性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于7月22日发出警报,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
  
  传播速度快,是本轮基孔热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在7月27日晚间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882例,广州22例,中山18例,东莞、珠海、河源各3例,江门、阳江、肇庆各2例,清远、深圳、湛江各1例。
  
  每经记者在广州注意到,已有居民紧急购买驱蚊水等防护用品。从记者的走访和官方发布信息来看,提前防范值得提倡,但无需过于焦虑或恐慌。根据广东发布公布,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目前,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临床专家提到,基孔热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比如使用退烧药缓解高烧,用止痛药减轻关节疼痛,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向每经记者确认称,多数基孔热患者症状较轻,病程1—2周后可自行恢复,但新生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典型症状有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目前治疗以对症为主,既无特效药,也无疫苗。
  
  据蔡卫平介绍,临床上对于一些高热病人应先采用物理降温。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要避免酒精擦浴,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对于一些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可使用镇痛药物;若感染者出现脑膜脑炎,则需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压。出院后,关节疼痛或活动障碍者可进行康复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也对每经记者表示,基孔热引起广泛关注,主要原因是传播速度太快。
  
  记者注意到,有报道称,约40%的基孔热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残疾。对此,彭劼表示,这里的“残疾”主要指的是关节痛,“即便患者不发烧了,病毒血症过去了,但关节损害会留下来,炎症恢复时间会比较长,虽然关节痛不是很致命,但会影响生活质量”。
  
  广东发布微信公众号也发文介绍,针对基孔肯雅病毒,所有年龄人群均易感,但需要重点关注重症高风险人群,包括围产期感染的新生儿、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受天气影响,今年基孔热病例可能较多
  
  每经记者了解到,基孔热高发于非洲、东南亚等热带地区。该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曾一度沉寂,但从2004年起,该病再度活跃,先是在肯尼亚出现,后往东席卷印度洋岛屿和国家。2005年至2006年,在法属留尼汪岛出现大流行后,又波及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随着我国居民国际交往增多,国外旅行的人员也日益增多,给该病的防控带来较大困难。
  
  基孔热在我国内地并不常出现,零星几次,也都是输入性病例,并未发现本土原发病例。
  
  2008年,广州报告了两例输入性基孔热病例。2010年9月,在广东东莞万江发生的基孔热流行,是我国第一次社区聚集性流行,确诊病例过百,但很快得到控制。
  
  东莞的基孔热传播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多名医生曾进行调查分析并发布了相关论文,其中提到,该病毒的流行与当地气候、环境有密切联系。
  
  以东莞万江当时的流行区域来看,确诊病例较多的社区周围均有多条万江河支流,且部分河涌水流不畅,周边积水也较多。同时,当地村民有容器蓄水的习惯,流行前及流行期间处于雨季,天气潮湿。该调查显示,2010年8月1日至10月17日的78天中,当地有46天为下雨天气,占比59.0%,平均气温超过27度。这些客观情况,都助长了伊蚊幼虫的孳生。而这些情况,也与目前的顺德相似。
  
  基孔热在我国的传播,与全世界范围的“大暴发”不无关系。世卫组织虫媒病毒小组负责人迪亚娜•阿尔瓦雷斯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而且可能出现大范围疫情,给卫生系统带来压力。
  
  广东发布在发文中也提到,基孔肯雅病毒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输入到我国,加上我国也有这种疾病的传播媒介——伊蚊,就会引起本地传播,叠加汛期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今年有可能基孔热病例比较多。记者也注意到,本次报告首例基孔热病例的腾冲社区,距离人员流动较大的乐从家具城不到3公里。
  
  应对基孔热这类蚊媒传染的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举措就是防蚊灭蚊。
  
  7月24日,广东省爱卫办发布倡议书,号召全省居民即刻行动,积极参与“清积水灭蚊虫,共筑健康家园爱国卫生运动”,预防登革热、基孔热。在佛山、广州、深圳等多地,各个街道、社区、小区等,均在开展防蚊灭蚊活动。
  
  例如,7月25日,广州越秀区杨箕社区发现基孔热病例,社区已迅速开展全面灭蚊工作。同时,广州市也宣布,于7月26日至8月1日启动全市防蚊灭蚊攻坚行动周,重点整治各类蚊虫孳生环境,提升重点场所消杀频次,推动全民参与清积水、除蚊害。
  
  7月27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黄埔区文冲新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当天15时至17时,对社区进行预防登革热和基孔热入户走访宣传活动。而在这之前,部分小区物业已先行一步,对小区进行全面消杀,聚焦卫生死角、垃圾站、下水道等区域开展灭蚊行动。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2025年第34周第871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2025年7月江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福建省2025年7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25年7月上海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
2025年第33周第870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2025年第32周第869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科技攻疫  
新研究: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作
“以蚊治蚊”彰显生物防疫好前景
广州:释放“绝育雄蚊” 阻击基孔肯雅热
肺芯片”有望模拟呼吸道病毒感染过程
“一喷一吸”就能治疗肺纤维化?
中国团队发现EB病毒通用“钥匙”感染机制
 
专家论疫  
疾控专家教你避免养蚊子
暴雨洪灾后,守护健康要“三防”
基孔肯雅热,怎么防如何治?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和登革热有何不同?如何防
青岛市疾控专家详解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知识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