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疫 > 头条
全国新冠疫情今年首个阶段性高位来了!
加入时间:2025-06-11  来源:中国网  
 

全国新冠疫情今年首个阶段性高位来了!

这类人群要警惕重症风险

  近期,新冠相关话题再次引发关注,不少网友称自己又“阳了”。6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5年5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分析结果显示,5月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在5月下旬达阶段高点后开始下降,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整体高于北方省份。
  
  全国新冠疫情处于今年首个阶段性高位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2025年5月1日-5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40662例,其中重症病例606例、死亡病例7例。每日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数波动上升至5月26日阶段高点后波动下降。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6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监测结果显示,2025年3月以来,全国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处于低水平,新冠疫情呈现逐渐上升态势。目前,全国新冠疫情处于今年以来第一个阶段性高位并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对于出现此次“小高峰”的原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和医院感染管理部指出,一方面,距离上次我国“小高峰”已过半年时间,群体免疫力相对下降,遇到新冠病毒相对更容易被感染。另一方面,此轮国内的新冠病毒毒株主要是XDV和XDV.1,而在去年那波高峰中,JN.1系列变异株占比更高,两者相比,XDV系列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更容易突破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建立的免疫屏障。此外,近期天气多雨水、早晚温差大,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再加上假期后人员流动大,增加了被感染的机会。
  
  NB.1.8.1亚分支致病力未发生明显变化
  
  对于毒株的变异情况,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1227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NB.1.8.1,是XDV变异株第六代亚分支。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黄石市疾控中心指出,该变异株仍属于Omicron家族,暂无证据表明该变异株致病力有明显改变,疾病的临床严重性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症状更像感冒,如嗓子痛、发热、咳嗽等,容易被忽视,对于一些高危人群,仍需注意及时就诊,预防重症。国家疾控局也表示,针对新冠病毒NB.1.8.1亚分支,现有检测试剂和药物依然有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一样,处于不断地变异之中。这些流行毒株都属于奥密克戎框架内,但亲缘不一样,后来者取代前者获得流行优势,靠的是免疫逃逸能力,传染性不一定更强,在致病力上也没有发现太多变化,无须恐慌。
  
  这类人群要警惕重症风险
  
  据了解,此波流行临床病例主要以轻症和无明显症状为主,但从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来看,仍然有重症病例,甚至有因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的病例。5月份,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606例、死亡病例7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6例。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重型、危重型人群包括,大于65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有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或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患者;肥胖人群;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重度吸烟者。
  
  刘起勇提示,对于特殊人群,尤其是儿童、老年人、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要做好日常防护。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者手肘遮住口鼻。要注意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合理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疾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建议接种疫苗。家人也要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其本人以及共同居住的家人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做好健康防护,及时就医就诊。还要注意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医院、公共场所、养老机构,乘坐密闭的交通工具如地铁、飞机等应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刘起勇说。
  
  编辑:赵晓雯
  
  编审:魏婧 王月博
  
  中国网6月10日讯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福建省2025年5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25年5月黑龙江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吉林省2025年5月份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
2025年5月湖南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5月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5月宁夏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
 
科技攻疫  
“一喷一吸”就能治疗肺纤维化?
中国团队发现EB病毒通用“钥匙”感染机制
细胞新图谱揭示关键DNA对癌症进化的作用
全球首个抗甲型流感PB2新药上市
一种对付新冠的口服药可治愈埃博拉
甲流病毒是如何逃避免疫系统“追捕”的
 
专家论疫  
钟南山:对待当前新冠疫情要像流感一样 不要慌
钟南山预测:新冠疫情6月份以后会下降
专家:部分患者本轮新冠感染后,痰多且久咳不愈
规范诊疗之下,红斑狼疮病情可控
广西专家解答公众健康问题
专家:发现肺结节莫紧张,科学防治护健康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