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再次拉响猴痘疫情最高级别全球警报,称猴痘疫情已成为“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这是继2022年7月后,WHO第二次拉响猴痘疫情的最高级别全球警报。
2024年后,猴痘病例迅速增加,截止8月29日,在非洲16个国家已经有超过2万例的猴痘病例,其中622例死亡。
而此次猴痘疫情的广泛传播,是由于猴痘(I分支)病毒产生变异株引起的。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表示,虽然此次疫情集中在非洲的民主刚果,但是不排除已经扩散到全球的可能性,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那么,此次猴痘疫情会在中国广泛传播吗?感染猴痘病毒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才能有效预防猴痘病毒呢?
中国大规模传播可能性不大,仍需警惕
猴痘是正痘病毒的一种,天花是它的“近亲”,1958年在猴子身上首先被发现而得名。
20世纪70年代,在刚果(金)确诊首例人类感染病例后,猴痘已成为能够人畜传播、人际传播的传染病,我国已将猴痘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卢洪洲教授表示,如今猴痘病毒已演化为两个遗传分支——I分支和II分支,而在此轮疫情中I分支的致死率较高。
两个分支的传播方式各有不同:
在2022年流行的II分支病毒株,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
2024年流行的I分支病毒株,不仅可通过性传播,还可以通过人际接触传播,如分泌物、皮疹或受污染物品,这就增加了传播风险。
此外,接吻以及近距离的呼吸或交谈,也会传染上猴痘病毒。
但是,总体来说,猴痘的人际传播能力相对较弱。
卢洪洲教授研判认为,基于目前的防控措施和国内的疫情监测情况,中国再次出现2023年猴痘感染数快速增加的可能性较低,但是仍需保持警惕。
来源:视觉中国
通过症状诊断,可能会被误导
猴痘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皮疹:从一开始的扁平溃疡,慢慢变成充满液体的水疱,进而瘙痒、疼痛;密密麻麻的脓包布满全身,看了让人起鸡皮疙瘩。
这些脓包在干燥结痂脱落后,会留下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而严重的脓血性疱疹会引发其他并发症进而导致死亡。
此外,感染猴痘后还会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但是部分人感染猴痘后,早期症状只是发烧、头痛、背痛、疲劳等,与普通感冒接近;
还有一些人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这就会让人放松警惕而漏诊、误诊,从而错失及时治疗和隔离的机会。
因此,光凭临床症状,很难及早、及时发现猴痘,而要想早期精准防控猴痘,还是需要做好核酸检测。
卢洪洲教授表示,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国已经提前做好了猴痘医疗应对工作的准备,并提高了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
2023年,中国国家疾控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的《猴痘防控方案》,指导各地科学精准地进行猴痘防控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预防猴痘,除了打疫苗还能这样做
预防猴痘,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接种疫苗。
猴痘与天花同属于正痘病毒,接种过天花疫苗可以同时预防天花和猴痘。在20世纪80年代前出生的人,大多接种过天花疫苗,因此对猴痘有免疫力。
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人群,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所以缺乏对猴痘的免疫力,因此对于这些人群来说,最有效的预防方法还是接种猴痘疫苗。
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猴痘疫苗上市,但已有研究和准备。其中,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猴痘病毒重组蛋白疫苗——DAM,都已经投入到临床实验中,为猴痘病毒的防控提供了安全和规模化的替代性疫苗方案。
在没有接种疫苗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卢洪洲教授建议我们做好个人防护的措施:
1.避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员发生性行为;如果发生高危行为,应进行21天的自我健康监测,并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
2.出境旅游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
3.避免接触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在接触动物后,要及时使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消毒剂吸收。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洗衣物、保持身体清洁;避免共用洗漱用品、被褥衣物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编辑|周霄
审核|叶海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