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疫 > 聚焦
肺炎支原体感染期,这么吃恢复快→
加入时间:2023-11-25  来源:上海静安  作者:李佳玲
 
  近期,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儿童数量持续增加,引发了家长的担忧。
  
  许多家长面临着是否送孩子上学的问题,担心孩子会因交叉感染而加重病情。有些家长,即使孩子发烧,也会让他们坚持上课。然而,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选择让孩子请假半个月来恢复身体。
  
  “
  
  医生表示,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除了及时就诊接受治疗外,营养调理同样至关重要。选择适合孩子的食物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恢复健康。专家为家长们提供了五项饮食原则。
  
  ”01
  
  要确保孩子每日饮水量充足
  

  建议3—6岁的儿童每日饮水量为600—800毫升,而6—10岁的孩子每日饮水量则为800—1000毫升。如果孩子发热,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并建议他们分多次饮用温开水。

  02
  
  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
  
  由于肺炎患儿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能量消耗大,需要及时补充高蛋白质食物。可以选择乳制品、精瘦肉、鸡蛋、大豆及其制品等作为蛋白质来源。

  03
  
  肺炎期间,患儿的消化功能减退,因此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尽量采取清淡、易消化的蒸煮等烹饪方式,避免油腻食物,少食多餐。可以选择半流质饮食,如易消化的瘦肉粥、面条、馄饨等。

  04

  
  要让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力,抑制病毒合成。推荐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此外,还可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番茄等,以保护呼吸道黏膜,预防感染。

  05
  
  适当补充微量营养素
  
  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可以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和锌等微量营养素,帮助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防御能力。具体补充剂量建议咨询医生。
  
  除了遵循以上五项原则外,专家还建议生病期间尽量远离高糖、高盐、高油食物以及刺激性食物和生冷食物。如果孩子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体重下降5%及以上时,需要到临床营养科饮食咨询门诊、营养不良专病门诊等专科就诊,以获得精准个体化的饮食干预建议。
  
  作为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并带孩子看病外,还需要做好患病期间的护理工作。在选择食物方面,应该选择适合孩子的食物,以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同时,还应该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卫生和睡眠习惯,帮助他们增强免疫力,早日恢复健康。
  
  记者:李佳玲 图片:图虫创意 编辑:陈洁资料:新华社、河南疾控、浙大儿院、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2025年4月甘肃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公布
2025年第18周第855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2025年3月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湖南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河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江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科技攻疫  
一种对付新冠的口服药可治愈埃博拉
甲流病毒是如何逃避免疫系统“追捕”的
我国科学家在肺纤维化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科学家揭示新冠病毒进化方向,下步研究重点在预防
破解疟疾传播路径之谜
高科技绷带可抵御感染
 
专家论疫  
规范诊疗之下,红斑狼疮病情可控
广西专家解答公众健康问题
专家:发现肺结节莫紧张,科学防治护健康
发生禽流感疫情地区,应暂停现场宰杀销售活禽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如何科学防治流感?专家这样说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