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疫 > 头条
广东疾控:开学后或迎来诺如病毒感染高峰
加入时间:2023-08-29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刘欣宇 粤疾控
 
  暑假已进入尾声,日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广东疾控”)发布重要提醒称,诺如病毒感染容易在秋冬季高发,9月开学后,各类学校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可能性高。
  
  诺如病毒很容易在学校感染
  
  广东疾控提示,诺如病毒的感染性极强,只需少量病毒颗粒,就可以感染很多人。主要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接触排泄物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都可能感染诺如病毒。
  
  广东疾控提醒,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一旦有学生感染,很容易传给同班同学,学校尤其要注意科学处置。
  
  除了感染性强,诺如病毒的环境抵抗力也很强。广东疾控指出,诺如病毒在0℃‐60℃的温度范围内可存活,还可在物体表面存活2周,甚至能在水中存活2个月以上。75%酒精、免洗洗手液均无法灭活诺如病毒。一旦感染诺如病毒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其中儿童呕吐为主,成人腹泻居多。
  
  关键做好对呕吐物的科学处理
  
  广东疾控提示,为避免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扩散,对呕吐物进行及时科学的处理变得非常关键,以下这份指引供各学校参考:
  
  做好消毒前准备工作。首先应尽快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开窗通风,将病例送至医疗机构就诊或者转移至单独隔离房间休息。其次,清洁人员需佩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橡胶手套、一次性帽子、隔离衣、一次性防水鞋套,并备好常用消毒剂,一般是含氯消毒剂,目前常见的有粉剂(漂白粉)、片剂(泡腾片)、水剂(84消毒液)等,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应按照包装说明进行消杀药物的配制。
  
  对呕吐物进行处置。有两种方法,其一,采用呕吐污染物应急处置包进行处理:将消毒干巾覆盖包裹住呕吐物,作用30分钟后,消毒干巾连同呕吐物一同放入双重垃圾袋,贴上呕吐物标签,按其他垃圾处理。其二,采用浸泡了消毒液的抹布处理:将抹布先完全浸泡在有效氯含量大于等于5000mg/L的消毒药液中,拿出浸泡后的抹布完全覆盖住呕吐物,再移到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扔掉抹布按其他垃圾处理,消毒液则倒入卫生间。
  
  最后再请专人负责做好消毒后的工作,如处理清洁产品、个人防护用品、做好消毒记录等。
  
  广东疾控提醒,诺如病毒感染后起病急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无需治疗,应及时补充呕吐和腹泻时消耗的水分,休息2—3天即可康复。不过,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呕吐或腹泻症状,需要及时就诊治疗。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2025年第18周第855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2025年3月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湖南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河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江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福建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科技攻疫  
一种对付新冠的口服药可治愈埃博拉
甲流病毒是如何逃避免疫系统“追捕”的
我国科学家在肺纤维化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科学家揭示新冠病毒进化方向,下步研究重点在预防
破解疟疾传播路径之谜
高科技绷带可抵御感染
 
专家论疫  
规范诊疗之下,红斑狼疮病情可控
广西专家解答公众健康问题
专家:发现肺结节莫紧张,科学防治护健康
发生禽流感疫情地区,应暂停现场宰杀销售活禽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如何科学防治流感?专家这样说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