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疫 > 头条
洪灾后,防大疫
加入时间:2023-08-09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黄思琪
 

  此轮洪灾中,部分地区水位很高,厕所、牲畜棚圈被水淹没后,人和动物的粪便、动物的尸体都可能污染水源,或是进入家庭污染食物。为避免灾后疫病流行,河北、吉林、黑龙江多地已开展疫情防控行动。
  
  2000年到2010年之间,全球多个国家(地区)在洪灾后曾暴发传染病,最常见的是腹泻、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洪灾后的传染病主要分为三种传播类型,分别是水源性/食源性传染病、病媒传播疾病和空气/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一旦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或进食困难、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如果家庭内或是共同进餐、饮水的人都出现了类似症状,就要考虑食物或水源被污染,需及时上报,由专业部门来调查处理。

  洪水过后存留大量淤泥、生活垃圾,易造成环境卫生风险。2023年8月6日,北京房山青龙湖镇辛开口村,工作人员在河道旁进行灾后消杀。(易海菲中新社视觉中国/图)
  
  华北洪水刚退,东北洪峰又起。
  
  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向东北转移后,吉林省、黑龙江省多市经历暴雨、洪水冲击。随着部分河流水位回落,受灾人员解困,灾后防疫正成为新挑战。
  
  2023年8月4日,国家疾控局发布《洪涝灾区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从灾后生活饮用水卫生保障、村落和场所环境卫生处置、个人住宅的环境卫生处置、个人健康教育与防护等方面为灾后环境卫生清理与消毒工作做出具体指导。
  
  洪涝灾害易造成疫病流行,主因是水和食物受到污染。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此轮洪灾中,部分地区水位很高,厕所、牲畜棚圈被水淹没后,人和动物的粪便、动物的尸体都可能污染水源,或是进入家庭污染食物。
  
  为避免洪涝灾后疫病流行,河北、吉林、黑龙江多地已开展疫情防控行动。
  
  8月5日,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为做好洪涝灾害预防性消毒,防止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的暴发,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应根据传染病预防的需要,对洪涝灾区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清洁卫生与预防性消毒工作。
  
  同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全省防汛工作视频调度会议上强调,要及时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全面做好消杀防疫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8月7日,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当地洪水已经下退,当地村民仍位于集中安置点,有关单位正在开展灾后防疫工作,包括清理灾区的垃圾和积水、对村内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对被淹死的畜禽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保卫水质
  
  洪灾后,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是重中之重。
  
  南方周末记者从东北受洪灾影响严重的某市供水中心获悉,受连续高强度降雨影响,当地水源从8月2日开始浊度增加,泄洪后浊度明显上升,8月5日开始,市民家中用水出现肉眼可见的浑浊。
  
  “我们始终没有停过水,所有从水源地出来的水都会经过两道处理程序,两次加氯消毒,保证出水总菌群不超标、符合饮用水标准。”该供水中心工作人员说。
  
  上述供水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不同小区的浑浊情况略有不同,如果从城市主管道直接供给到家中,水流量较大,水质相对更清澈,但如果小区内有大型水箱,需要经过二次加压后再送到高层建筑,水体流动更慢,水质相对更浑浊,暴雨停了后,“水源地的水质在慢慢恢复,从8月7日开始,市民家中自来水浑浊问题会有显著改善”。
  
  根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洪涝灾区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要求,水厂应根据源水水质变化情况,及时使用或加大混凝剂和消毒剂的使用量,保证出水水质符合GB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河北省涿州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亦指出,应急备用水源在启动前均经过水质化验科的抽检,确保水源没有被洪水污染,对应急水源也会投放氯进行消毒。“等水位下去后,地表水厂还需要对蓄水池进行放水消杀,供水前也要经过过滤,符合饮用水标准后才能往外放。”
  
  针对供水设施受损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接连调派应急供水救援队支援涿州。中新社8月5日报道称,截至目前,涿州已建成两个临时制水供水站点,制水、检测、调试、出水均已完成,预计每天最多可制水960吨。

  2023年8月7日,黑龙江牡丹江,阳明区铁岭河镇木都水岸小区地处低洼地带,洪水尚未完全退去。工作人员抢修设备为保供水做准备。(视觉中国/图)
  
  严防动物疫情传播
  
  “洪水来得太突然了,别说我,我爷爷那辈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水。”舒兰市开原镇养殖户孙贤成养了三十头黄牛,现在只找回十四头,“其他还不知道受没受淹”。
  
  孙贤成表示,开原镇素来有养殖的传统,村里至少有三四百头肉牛。公开资料显示,舒兰市肉牛饲养量和产值在吉林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2021年,舒兰市肉牛产业规模还曾创下历史新高,产值实现62亿多元。
  
  洪水过境,人员转移,动物也在求生。站在屋顶的羊、大水中“游泳”的猪常常成为新闻图片里的主角,但溺亡在猝不及防的洪水里,才是多数未经转移的畜禽的命运。
  
  溺亡的牲畜会增加疫病传播的风险。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21年7月发布的《汛期动物防疫技术指南》指出,汛期是动物疫病高发期,特别是洪涝灾害后,因灾死亡的畜禽尸体随水流漂浮,甚至腐烂,疫源地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暴露,都极易造成病原感染扩散。
  
  除此之外,汛期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等多种人畜共患病流行和发生风险都会增大。
  
  黑龙江省五常市安家镇政府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当地部分村民从事养殖,在转移安置群众阶段,已经将大部分牲畜赶出圈地,防止动物被淹,但农村里都是旱厕,仍需进行消杀防疫,目前防疫工作由市里统一部署调配。
  
  河北省保定市农业农村局兽医处一位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提醒,洪水过后,灾区居民应避免接触病死动物,养殖户应注意及时送交和处理,消毒灭源,防止污染扩散。“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一般会将动物统一收集到无害化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如果遇上洪水冲垮部分桥梁、道路不通的情况,则会用防渗防漏的装尸袋,就地无害化处理。”
  
  8月7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的《畜牧业汛期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指出,突出抓好灾区畜禽圈舍、屠宰场点、无害化处理场等重点场所的消毒工作,严防动物疫情传播。
  
  遏制一切可能疫情
  
  “大灾后必有大疫”,是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常常被提起的一句话。
  
  历史经验证明,自然灾害往往伴随着疫情。2000年到2010年之间,全球多个国家(地区)在洪灾后曾暴发传染病,最常见的是腹泻、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

(梁淑怡/制图)

  李侗曾认为,一方面,洪灾会导致水和食物被污染,房屋被洪水浸泡过后,可能会有大量的病菌留在房间内。人在灾情中可能遭遇水和食物短缺、缺乏休息导致抵抗力下降,临时安置点中人员交叉接触,都会增加疫情的传播风险。另一方面,野生动物为了求生,也可能来到人类居住的地带,这些都会带来人兽共患病的风险。
  
  此外,洪灾多发于夏季,高温潮湿也提高了疫病传播的可能性。李侗曾提醒,高温潮湿环境会加快食物的变质腐烂和动物的尸体腐烂,更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加快食源性疾病的传播。

(梁淑怡/制图)

  2018年3月,《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曾发表一篇论文,对水系灾难所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做出过系统梳理。文中指出洪灾后的传染病主要分为三种传播类型,分别是水源性/食源性传染病、病媒传播疾病和空气/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不同疫病的潜伏期也不同,最长的潜伏期可以达到46天。
  
  李侗曾指出,洪灾后高发的传染病包括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霍乱等,还有一类属于人兽共患病,动物受到洪水影响,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容易感染布鲁氏杆菌病(布病),带着动物躲避洪水的人,和动物近距离接触,也会增加患布病的风险。
  
  主要由老鼠传播的流行性出血热,也可能发生在洪水之后。“老鼠也要躲避洪水,它们的栖息地发生变化,也增加了和人接触的机会。”此外,暴雨过后,蚊虫数量增加,也可能造成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传染病。
  
  洪灾后可能引发的疫病也有地域性特点。比如,南方部分地区易流行钩体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北方地区则仍然以消化道疾病风险为主。
  
  李侗曾指出,洪灾后会流行哪种传染病,主要看水源被哪一种病菌污染,目前最常见的是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感染性腹泻,“比如水源污染、食物腐烂变质,都会导致急性肠胃炎”。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灾后疫病风险已大大降低。
  
  “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药品和疫苗,物资供应也可以做到尽快补上,现在发生‘大疫’的风险已经小了很多。像我们现在至少有桶装水、瓶装水,过去条件不够的时候,供水长时间无法恢复,更容易发生大的疫情。”李侗曾说。
  
  以河北省为例,8月5日,河北省疾控中心部署全省洪涝灾害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要求受灾县(市、区)每日开展蚊、蝇、鼠监测。同日,涿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关于退水阶段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的告知书》,指出将对水淹地区开展清淤清运、环境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消杀。“涿州发布”信息显示,涿州对灾后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已转运处理死亡畜禽200余吨。
  
  对于个人来说,李侗曾建议,首先要保证饮用水安全,尽量喝密封好的瓶装水、桶装水,如果当地自来水管网或井水已经被污染,暂时不要用污水饮食、洗澡、洗菜、洗衣服和洗餐具,尤其不要用雨水来替代。
  
  其次,被水浸泡过的纸盒、袋子包装都可能被污染,除非是密封性非常好的包装,内部的食物没有被浸泡,才能够食用。如果遭遇断电,冰箱里的食物也可能变质,要谨慎判断,做饭时一定要烧开做熟,不吃生冷半熟的食物。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洪涝灾害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技术方案》,腹部疼痛、痉挛、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肿胀,都属于胃肠道系统症候群的常见症状。
  
  李侗曾表示,一旦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或进食困难、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如果家庭内或是共同进餐饮水的人都出现了类似症状,就要考虑食物或水源被污染,需要及时上报,由专业部门来调查处理。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2025年第18周第855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2025年3月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湖南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河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江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福建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科技攻疫  
一种对付新冠的口服药可治愈埃博拉
甲流病毒是如何逃避免疫系统“追捕”的
我国科学家在肺纤维化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科学家揭示新冠病毒进化方向,下步研究重点在预防
破解疟疾传播路径之谜
高科技绷带可抵御感染
 
专家论疫  
规范诊疗之下,红斑狼疮病情可控
广西专家解答公众健康问题
专家:发现肺结节莫紧张,科学防治护健康
发生禽流感疫情地区,应暂停现场宰杀销售活禽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如何科学防治流感?专家这样说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