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世界卫生大会修订了新的条例《国际卫生条例(2005)》,正式提出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一旦宣布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就会敦促世界各国正视相应的疾病风险,准备加强防控、病例隔离以及应急措施等事宜。换句话说,是为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提高防范意识,以防事态更加严重。
自该条例推出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一共宣布过7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且这几次疫情也确实都比较严重,依次是——
2009年的H1N1猪流感大流行:该流行病最早在美国大面积暴发,随后蔓延到214个国家和地区。
2014年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情:就是大家熟知的小儿麻痹症,我国普遍接种脊灰疫苗,没有受到影响。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埃博拉病毒是最恐怖的病毒之一,死亡率极高,患者生前也极为痛苦。
2015~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2015年,美洲地区有25个国家报告了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这场流行延续到了2016年。
2018~2019年刚果埃博拉疫情:在七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埃博拉病毒独占两席,可见其威胁之巨大。
2020年新冠疫情:根据世卫组织最新的数据,全世界已经有超过7.65亿确诊病例,可见影响范围之广。
2022年猴痘疫情:2022年5月7日,英国首先报告了猴痘病例,随后猴痘病毒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进而流传到美洲、亚洲。
本版内容综合自新华社、央视
本文摘自河南商报《世卫宣布“取关”新冠后 该如何应对疫情风险?》之“历史上共有7次“新冠级”全球流行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