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疫 > 深度
新变异株不断在本土检出,会造成国内第二轮疫情高峰吗?
加入时间:2023-04-21  来源:新京报  作者:记者 戴轩
 

新变异株不断在本土检出,会造成国内第二轮疫情高峰吗?


  “‘厉害’的新毒株不一定造成新传播”

  据中疾控最新数据,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13日,全国共报送31434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06个进化分支。其中监测到的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共328例,包含近期备受关注的XBB.1.16,也被称为“大角星”(Arcturus)。这一新变异株被视作传播力最强的毒株,且有报道称出现了结膜炎等症状。

  哪些变异株值得注意?会造成国内第二轮疫情高峰吗?“大角星”引发的结膜炎是否是新冠的新特点?新京报4月20日连线了国内公共卫生、感染性疾病科专家,就最新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孙亚民教授告诉新京报记者,并不是“厉害”的新毒株就一定造成新传播。虽然XBB传播快、免疫逃逸强,但在国内的实时传播系数并不高,处于低流行水平。由于人群免疫,新病毒很难像之前那样形成快速传播。

  追问1

  XBB.1.16有多强?

  在众多重点关注的变异株中,XBB.1.16引发了大量讨论。这一毒株于今年1月下旬首次在印度被发现。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世卫组织在3月下旬宣布XBB.1.16为“监视下的变异株”,并称它是迄今为止传播性最强的新冠变种毒株。日本东京大学一项研究表明,XBB.1.16的传播效率比XBB.1和XBB.1.5毒株高约1.17倍至1.27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从病毒的特性来说,XBB.1.16的传播力比之前的变异株更强,尤其对于没有感染过新冠、没有接种过疫苗、缺乏针对性免疫力的人,这一变化较为明显。在致病力方面,目前没有发现明显变化。

  不过,李侗曾认为,现在全球人群普遍接种过新冠疫苗或有感染史,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能预防对新毒株的感染。就国内的情况来说,大部分国民上一轮感染没有超过半年,对新冠变异株仍具免疫力。

  追问2

  结膜炎是新毒株变异结果吗?

  李侗曾介绍,新冠病毒从出现以来,就一直有结膜炎的报道。结膜炎一直列入新冠症状监测中。XXB.1.16是否比其他毒株更容易出现结膜炎,现在数据还比较少,只是来自于国外一些医生的感受,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除了新冠病毒外,其他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都可能引起结膜炎,后者引发的结膜炎很多。天气转暖后,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结膜炎也会增加。

  在我们国家,新冠引发结膜炎的病例不多,治疗上一般是由眼科医生开具滴眼液。如在新冠流行季出现结膜炎,要警惕是否感染新冠,尤其对于之前没有阳过的人,可以进行核酸检测。

  追问3

  新变异株不断检出,第二轮高峰会来吗?

  中疾控最新公布的全国新冠核酸阳性、抗原阳性、门诊及发热门诊阳性数量,近期都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但新变异株不断在本土检出,不乏其他国家流行占比较高的XBB.1.5、XBB.1.16等新变异株,第二轮高峰会随之而至吗?

  “永远都会有一个分支的病毒在人群中是主要的,毕竟新冠仍在流行,但只要人群新发感染的比例没有上升,情况就还好。”孙亚民解释。如果新发感染上升,说明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病毒由此能进入人群形成大量传播。因此,如某个国家病例数突然上升,值得我们注意,但单一的“毒王”变异株出现,没有那么重要。

  他认为,第二轮高峰可能仍会有,其流行特点会受病毒演化影响。在没有一个更强势的毒株出现的情况下,感染高峰的曲线可能从第一轮的“高而陡”拉成“矮而长”,也就是传播较慢,单日检出较少,对医疗系统冲击较小,慢慢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传染病。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2025年第18周第855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2025年3月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湖南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河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江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福建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科技攻疫  
一种对付新冠的口服药可治愈埃博拉
甲流病毒是如何逃避免疫系统“追捕”的
我国科学家在肺纤维化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科学家揭示新冠病毒进化方向,下步研究重点在预防
破解疟疾传播路径之谜
高科技绷带可抵御感染
 
专家论疫  
规范诊疗之下,红斑狼疮病情可控
广西专家解答公众健康问题
专家:发现肺结节莫紧张,科学防治护健康
发生禽流感疫情地区,应暂停现场宰杀销售活禽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如何科学防治流感?专家这样说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