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康”之后总是失眠 试试这些方法 |
加入时间:2023-02-22 来源:中国山东网
|
|
|
|
|
第一是身体的状况。虽然叫做“阳康”,但身体并没有完全恢复,一些后续症状如咳嗽等身体不适或多或少会干扰睡眠。
第二是作息的变化。在养病期间,往往是卧床状态,活动较少,作息紊乱。“阳康”之后,生物钟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到正常状态,很多人这个时候因为夜里睡不好就白天补觉、睡懒觉,这些行为会影响我们积累睡眠驱动力,进一步干扰睡眠的恢复。
第三是不良的心态。焦虑、紧张这样的情绪,容易造成神经持续处在高警觉状态,进而影响到睡眠。
此次病毒以寒湿为主,病后正邪相争耗伤阳气,卫气属于卫阳,其正常循行是人体寐寤之枢机。卫阳依靠人体元阳的温煦和水谷精气的充养。《灵枢•卫气行》曰:“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白天卫阳行于体表,夜晚则行于体内,与营气相合,滋养五脏,神安则能寐。寒湿袭于肌表,卫阳抗邪,卫阳受损,卫阳运行失常,不能入阴故不寐。另外,高烧后容易耗损阴津,气阴不足,虚热内生,上扰心神导致失眠。这都与机体营卫不和、阴阳失调,寒热失调所致,故建议早期干预,可避免转为长期慢性失眠。
好的睡眠应该是什么样子
《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中显示,有73%受访者都有入睡困难、易醒、易疲倦、总是做梦等睡眠方面的困扰,而且越重视越紧张,越紧张越睡不着,形成死循环。一个好的睡眠应该是什么样子?您可以对照以下内容来作个简单的判断:
入睡快。上床之后30分钟内入睡。
不易醒。睡着之后不容易惊醒,也不会频繁苏醒或醒来时间较短。
睡得足。睡眠时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一般来说青少年睡眠时间长一点,年长者睡眠时间短一点。
精神佳。早晨醒来后精力充沛情绪稳定,而不是感到头昏脑涨、疲乏。
中医药对失眠有什么好办法
①中药口服汤剂:
对于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烦躁、咽干口燥的市民,“阳康”后因发汗退热,导致体内津液耗损,阴虚内热,上扰心神,以致虚烦不得眠。此时应养心安神,清热除烦。推荐用方:酸枣仁30克、知母15克、茯神30克、百合30克、北沙参30克、麦冬30克、甘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对于畏寒,怕风,四肢怕冷,夜间尤甚,难以入眠的市民,中医认为,外感风、寒、湿邪易伤阳气,因此有部分“阳康”患者仍畏寒怕冷乏力,因而影响夜间睡眠。对于此类患者需要温阳散寒补气。推荐用方:黄芪15克、细辛3g、干姜10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②中医外治疗法:
艾灸:如神阕穴(肚脐)、气海穴(肚脐下1.5寸)、关元穴(肚脐下3寸位置)进行艾灸调节,每天艾灸15分钟可达到培元固本,温阳散寒,补气安神的作用。
穴位按摩:取涌泉穴(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按顺时针方向揉36次,后用掌根来回擦36次,每日睡前一次。以及内关穴、安眠穴、神门穴、三阴交穴按压、揉摩。
足浴:取生姜15克-30克(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加艾叶一小把,盐5克,共煮10分钟,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控制温度在40℃-43℃,保持此温度沐足约30分钟,每日一次。以微微出汗为宜,不可大汗淋漓。如果有心脏病,泡洗时间需要减半,切不可时间过久。
中药熏蒸治疗:利用药物蒸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可以温阳益气固本,恢复人体的阳气,适合“阳康”后气血亏虚,又想尽快调整身体状态的人群。
③其他助眠保健方法
规律作息,禁忌熬夜,在“阳康”阶段可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可以早睡晚起,但不要日间长时间卧床,尤其不能昼夜颠倒。
适度锻炼,每天练习一到两次八段锦,逐步恢复轻度锻炼,不建议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晚上减少使用数码产品,避免蓝光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房间的噪音和光线。
“阳康”后出现失眠,往往跟自己的身体状况、作息规律,还有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中医来说,与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心脾两虚、肺脾阳虚、虚热内扰、心阳亏虚有关。如果了解相关知识,并且积极主动地用科学的方法去应对,随着自身各项状态的恢复,失眠也会随之消失。但是如果失眠症状持续加重,感到非常痛苦和煎熬,可以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睡眠医学科或是心理科寻求专业的帮助。
好睡姿堪比长寿养生操
推荐睡姿:右侧卧和仰卧。右侧卧和仰卧(双脚与肩同宽自然分开),这两种睡姿适合绝大多数的人。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