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浙江杭州各大医院,急诊患者中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来说,新一轮的压力和挑战随之而来。他们如何应对?记者近日探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晚上9时左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急诊室里,不断有病患被救护车送过来,大多都是老年人。
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 洪玉才:像今天这样,我们应该有八九十个重症病人进来了,超过了我们(平时)三倍多,基本上都是八九十岁以上的。
在抢救室里,经过急诊科医生的初步抢救和诊断,病患会被分流到ICU或者专科病房。随着重症病患的持续增多,急诊科的医生不仅面对更高强度的工作,还面临着最棘手的病人分流问题。
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 林升平:钱主任,半夜打扰你。抢救室来了个病人,现在我们抢救室床位比较紧张,能不能收你们组,我们放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监护一下,血钾还行5点几。
另一边,急诊科主任洪玉才也在电话联系另外两位病人的床位。
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 洪玉才:接下去,如果再手术的病人(暂时)就全部用PACU(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来做ICU了。
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 洪玉才:我们接下去还有两台手术,前面一个胃穿孔刚刚开好,那么消化道出血等下要去开刀,所以这些等一下就放到PACU作为临时的ICU。我们的原则就是“应治尽治、应收尽收”,无论是新冠还是非新冠,只要抢救的,我们一个都不能把他落下。
患者不断增多,又要一个都不能落下。浙大邵逸夫医院在原有疫情防控专班的基础上又专门成立了危急重症救治筹备专班,医务科科长戴胜是专班总协调人,全面统筹协调院内的一切资源。
这间原本是急诊室的普通病房,根据需求,仅用了5、6个小时就改成了ICU。看到这里已经正常开展救治,戴胜又忙着跑到下一个点盯进度。
浙大邵逸夫医院护理副院长 庄一渝:前两天,我们已经把心脏外科的病人都转移到其它楼层去了,这里就是一直是收呼吸重症的,因为急诊的需求,今天会把它转换成监护室。
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潘孔寒:(地方)可能稍微紧一点,但是没办法,在这种困难时期,我们只能大家一起来克服。
浙大邵逸夫医院医务科科长疫情专班总协调人 戴胜:好的,好的。
所有的需求都会集中到戴胜这里,他要做到心中有数。戴胜手机里每天都会更新一张疫情报表,记载着每天的发热门诊、急诊室病人数量,包括有多少人需要入住ICU,有多少插管病人,院里的各种仪器设备、药物储备等等。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两院区规划可转化ICU床位162张,现在已经转化68张,还有余量94张。为了保障危重症病人的有序救治,医院急诊科采取了轻重症分诊措施,开辟新的地方给轻症病人诊断输液。全院医护人员4025人,除了因病不能到岗人员,近90%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
浙大邵逸夫医院医务科科长疫情专班总协调人 戴胜:每个医院的医疗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对有限的医疗资源来进行充分整合以后,做到最大限度把这些病人收治进去,作为一个医生,我觉得大家都有这样的信念,要把病人治好,要把病人看好,这个是支撑我们最大的一个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