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高层关注 媒体聚疫 疫情播报 科技攻疫 专家论疫 管理进步 悬壶济世 医疗药品 中医治疫 防疫科普 照谣镜 警示录 依法战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战疫 吉林大地 长春行动 长春新区
战疫文化 谈古论今 战疫论坛 疫后重启 面向未来 世卫观疫 环球战疫 面向世界 海外发声 社科战线 战疫英雄 战疫日记 疫冷情暖
疫情与节约 疫情与浪费 疫情与效率
战疫图片 影音动漫 网站荟萃
 
您的位置: 首页 > 谈古论今
世界防治疟疾日丨中国向疟疾说“不”!
加入时间:2022-04-25  来源:新华社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一种经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的全身发冷、发热、多汗,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我国曾出现两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最高峰出现在1970年,全国疟疾发病人数超过2400万。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防治历程推进,我国疟疾防控和救治能力显著提升,疾病负担大幅度降低。
  
  2010年,《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出炉,我国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提出要在2015年消除大部分地区的疟疾,2020年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

1957年云南省思茅县疟疾防治站人员用666粉消灭池塘里的孑孓(蚊子的幼虫)。新华社记者 牛畏予/摄


  1964年,为预防疟疾等传染病,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防疫站医务工作人员正在作蚊蝇孳生调查。新华社记者 朱于湖/摄

  1979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遮公社防疫人员在河边采集水样,调查蚊子幼虫的繁殖情况。新华社记者 朱于湖/摄

  2017年8月17日清晨,在安徽省全椒县武岗镇武岗村雄刘村民组,疾控人员正在蚊帐周围观察。新华社发(沈果/摄)
  
  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3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才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
  
  2017年,我国首次实现零本土病例报告的重大突破。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这是我国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之后消除的又一个重大传染病。
  
  这背后凝聚着几代中国疾控人的努力,消除疟疾认证反映了中国疾控事业的卓越成就。

  1986年,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兼疟疾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李国桥(左一)深入到海南岛黎村,一边为黎族人民治病,一边进行抗疟研究工作。新华社记者 潘家珉/摄

  78岁的云南省卫生防疫站主任医师、著名抗疟专家郑祖佑(左),正在给青年防疫人员介绍防治疟疾的经验。郑祖佑早年毕业于云南军医大学。解放后,他长期在普洱、西双版纳等兄弟民族聚居的边疆重疟区工作,为这些地区培养了一千多名抗疟骨干,并根治了十五万多名现症疟疾患者。各族群众称赞他是云南边疆的“抗疟元勋”。新华社记者 周重要/摄(1987年8月14日发)

  1989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卫生防疫站的卫生防疫人员经常下乡防治疟疾病。这是基诺族医师车英在农村为傣族农民检查身体。新华社记者 朱于湖/摄

  2017年8月16日晚,在安徽省全椒县武岗镇武岗村雄刘村民组,疾控人员王雨(左)和段中玲(右)在观察捕蚊管里的蚊子。全椒县是安徽省2017年媒介按蚊八个监测县之一,通过媒介按蚊的种群和密度调查,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对指导媒介按蚊控制,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华社发(沈果/摄)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我国启动国家疟疾防治项目,旨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中国科研团队克服各种不利条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了青蒿素。
  
  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屠呦呦在工作中(翻拍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00年以来,世卫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这是播后45天的青蒿苗。新华社发

  2015年10月6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一名女性展示一片由中国企业生产、含有青蒿素成分的抗疟药物。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摄

2020年9月6日,参观者在服贸会综合展区参观展出的青蒿素样品。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2021年9月10日,在重庆酉阳县板溪镇,村民在收割青蒿(无人机照片)。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内较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之一,全县种植有青蒿6.8万亩。新华社记者 黄伟/摄

  作为全球重大传染病,疟疾长期威胁着全人类健康。中国已通过多种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抗疟援助。为实现“无疟疾世界”带来信心和助力,中国一直在行动。

  1979年,中国医疗队在金沙萨金丹堡医院工作,他们救死扶伤,传授技术,学习经验,对非洲流行的疟疾进行研究。这是中国医务人员与金丹堡医院化验室主任交流。新华社记者 戈春江/摄

  2004年10月10日下午,在利比里亚绥德鲁附近村庄,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防疫医生使用喷雾机灭杀蚊虫以预防疟疾、登革热、恙虫病和瞌睡病。中国维和医疗队多次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绥德鲁附近热带雨林中的村庄,为当地老百姓免费送医送药,被当地人称为雨林中的"天使"。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2005年4月2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肯雅塔国家医院,一名医生正在给一名疟疾患者作检查。新华社记者 王晓顺/摄

  2018年4月18日,在科摩罗大科摩罗岛,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宋健平(中)与当地抗疟项目工作人员开会讨论下一步抗疟工作安排。新华社记者 吕帅/摄

  2019年6月12日,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工作人员在中企承建的污水处理厂内巡查设备运行情况。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2008年与赤道几内亚政府签署工程合同,对首都马拉博老城区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并建设该国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后,马拉博的疟疾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远低于该国平均发病率。新华社记者 张宇/摄
  
  随着中国的产品、技术、人才和方案
  
  走向世界
  
  中国将继续为全球根治疟疾
  
  贡献出智慧和方案
  
  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
  
  为实现无疟世界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
  
  贡献中国力量
  
  编辑:刘欣、王南、尹栋逊、蔡湘鑫、李梦馨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实时疫情  
2025年第18周第855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2025年3月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湖南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河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江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3月福建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科技攻疫  
一种对付新冠的口服药可治愈埃博拉
甲流病毒是如何逃避免疫系统“追捕”的
我国科学家在肺纤维化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科学家揭示新冠病毒进化方向,下步研究重点在预防
破解疟疾传播路径之谜
高科技绷带可抵御感染
 
专家论疫  
规范诊疗之下,红斑狼疮病情可控
广西专家解答公众健康问题
专家:发现肺结节莫紧张,科学防治护健康
发生禽流感疫情地区,应暂停现场宰杀销售活禽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如何科学防治流感?专家这样说
 
管理进步  
推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严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北京严格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宝,可查询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并上传
历史核酸记录不显示了!康复者求职歧视迎来转机
关于我们 征稿征集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资助扶持重点项目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ICP备05008513号-23